《三国演义》中有一位曲阿小将,这位人物究竟是谁?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神亭岭帮助太史慈的小将,为何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他就是曲阿小将。这位人物在书中只露出了一面,就再也不见了踪影。我们知道,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十分严谨,不会贸然写一个没有用的人物。那么,他写这位曲阿小将的用意何在,而这位人物究竟是谁,可能的下落去了哪里呢?
一、曲阿小将的由来。
在《三国演义》中,孙策用父亲的传国玉玺向袁术质当借人马,去收复父亲昔日的基业。袁术早就想得到传国玉玺,好自立为帝。所以得到玉玺后,当然喜出望外,他借给了孙策三千人,五百匹马,让他去收复江东。
孙策在得到人马后,就开始了他收取江东的战役。他在父亲的故旧帮助下,一路收罗人才,实力迅速壮大。在收复江东之战中,孙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扬州刺史刘繇。就是在与刘繇的战斗中,出现了曲阿小将这位人物。
孙策在和刘繇的初战中获胜后,在神亭岭拜谒汉光武庙。孙策只带了十三骑人马,在庙中焚香参拜。刘繇亲自率领的人马驻扎在神亭岭南,孙策不顾大家的劝谏,执意去侦察刘繇的营寨。他的行动被刘繇的伏路小军发现,报告到了大营。
可是刘繇说什么这是孙策的诱兵之计,不肯出兵。太史慈当时正在军中,他不顾刘繇的判断,不候刘繇的将令,就披挂上马,去捉孙策。他临去的时候,对营中大叫,有胆气的都跟我来。可是,所有人都不动,唯有一位小将说,“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于是这位小将和太史慈一起去神亭岭战孙策,刘繇营中的所有将领都笑。
在神亭岭一战中,太史慈和孙策单挑。双方单挑了五十合,不分胜负。太史慈为了活捉孙策,故意引孙策远离众人。在无人处,双方再次单挑了五十合,从马上打到马下,还是不分胜负。直到刘繇的接应人马到来,孙策的十二骑随从赶到,周瑜又率领军队接应,混战了一场。最终因为风雨暴至,双方才算罢战。
二、曲阿小将的可能下场。
我们看这一段的叙述,就会感觉曲阿小将的不凡。因为这位小将敢于和太史慈一起,不候刘繇的将令,去捉孙策。孙策本身就武艺高强,人称小霸王。而他率领的这十二人也都是他手下的将领。这些将领中有我们熟悉的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人。这些人的武艺即便达不到一流战将的水平,可是他们的战力合在一起,也会让一位强一流的将领难以对付。而这位曲阿小将却毫不在乎,和太史慈一起出马。
在双方交手的时候,主要是太史慈和孙策交手,其他人都是旁观者。但是当太史慈想要使诈,引诱孙策的时候,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太史慈引诱孙策离开战场,牵制吸引孙策手下这十二名将领的任务就落到了这位小将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小将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由于他的牵制,使得太史慈得到了与孙策单挑的机会。
那么,这位小将的下场会是怎么样的呢?第一个可能就是战死了。如果曲阿小将依靠自己的武力与十二将抗衡,他的武力高到了何等的程度。纵观《三国演义》整本书,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武将也是寥寥无几。而这样一位武将在刘繇的军中只是一员小将,这就太不符合逻辑了。因此,这位小将与孙策手下的这十二位将领抗衡,最终被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也是这位小将在日后没有再露面的原因。不过,这又会引出新的疑问,那就是让太史慈去和这十二位将领同时交手,估计也难支撑五十多合的时间。如果这位小将能够做到这一点,孙策招募的对象首先就是这位曲阿小将,而不是太史慈了。而这位小将后来谁也没再次提起过,可见大家对他的武力都不认可。
第二个可能是退隐了。如果曲阿小将牵制孙策十二将的办法不是依靠武力,那么就只能依靠智谋了。这个办法就是以自己为诱饵,将这十二将引入歧途。这个办法比较简单,也容易办到。我们可以想见,在太史慈将孙策引走后,这位小将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他会先阻挡十二将的行动,由于太史慈与孙策的行动出乎大家的意料,而且两人的马匹已经启动,速度很快。当大家回过神的时候,两人已经跑出很远了。就在这时,这位曲阿小将立刻挡住众人的去路,采取了拖延战术。
在战斗中,这位曲阿小将不可能和这些勇将死死缠斗,他只会且战且走。而这十二位将领丢失了孙策的下落,只能寄希望活捉这位小将,从他身上得到情报。因此,这位小将且战且走,一步步将这些将领带入了其他的路径。
当这位小将达到目的后,他会利用自己熟悉路径的优势,抛下这些将领而去。这些将领只得四处寻找,最终根据孙策与太史慈的打斗声,才找到了太史慈。我们从书中看到,程普还收住了孙策跑失的坐骑,可想而知,这些将领寻找了多大的范围,花费了多长的时间。等到这个时候,曲阿小将的策略已经奏效多时了。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当孙策的十二将赶到的时候,刘繇的接应军马也赶到了。我们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到,刘繇本身是不愿意出战的,他说孙策的举动是诱兵之计,不让出兵追击。而太史慈在刘繇的手下并没有得到重用,刘繇认为他年轻,连先锋都不让他担任。
在太史慈出马的时候,只有一位曲阿小将陪同他。当时刘繇军中的诸将,看着他们出马都笑话他们。从这一点来看,太史慈和曲阿小将在刘繇的军中地位很低,让人都看不起。我们可以想见,太史慈和曲阿小将的死活对于刘繇来说,根本无关紧要。那么,为何刘繇又会改变主意,发兵接应太史慈呢?
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刘繇得到了准确的信息,此次孙策率领十二骑人马探看刘繇的营寨,并不是诱兵之计。如果刘繇趁此机会出兵,就很可能捉住孙策。这样擒贼先擒王,刘繇就会取得战争的胜利。
正是在这样的情报下,刘繇才派出了接应人马,而并不是因为爱惜太史慈和曲阿小将的性命。那么,能够回到刘繇大营报告,带来援军的就只有曲阿小将了。曲阿小将在将孙策的十二将引入歧途后,就利用自己地理熟悉的优势,赶回刘繇大营,报告刘繇,带来了援军。
那么,既然曲阿小将在战斗中没有死,他为何在此后的战斗中再也没有踪影了呢?这种可能性那就是归隐江湖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小将有勇有谋,不是一般的人才。但是,就是这样的人才,却被埋没在刘繇的军中。直到最后,他也是刘繇军中若有若无的人物。
他在太史慈的感召下,焕发出了自己本来的斗志,与太史慈一起出战孙策。在面对旁人的嘲笑时,就下定了退隐的决心。因此,在神亭岭战斗后,这位小将就从刘繇的军中离去,退隐江湖了。这也是这位曲阿小将失去踪迹的原因。
三、罗贯中描写曲阿小将的目的。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惜墨如金,从来不写无用之人。他写这位曲阿小将,自然也有着他的目的。从我个人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刻画太史慈和孙策的形象需要。太史慈酣战小霸王是《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借着太史慈与孙策的战斗,充分表现出了太史慈和孙策的武勇,胆气,让大家对孙策这个人物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作为东吴的承上启下的人物,孙策不但拥有过人的武艺,也拥有超常的军事才能。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席卷江东,奠定了东吴的基业。孙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信,在去世前曾经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这确实是当时的历史事实。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设计孙策与太史慈单挑的情节时,自然不会让太史慈单独去面对孙策众人。如果那样的话,后面的情节就过于不合常理。有了曲阿小将的配合,后面情节的发生才顺理成章。这样,太史慈和孙策的这一场龙争虎斗,让我们对孙策和太史慈的武勇和性格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诠释孙策席卷江东的原因。孙策虽然有众人的帮助,率领军队来收取江东。可是他的军队数量不多,和敌人相比居于劣势。但是,孙策却能够以少胜多,迅速的打败强大的敌人,占据了江东。这中间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对手的腐朽没落。
在神亭岭一战中,孙策面对的敌人是汉室宗亲的刘繇。刘繇在得知孙策率领十二骑人马探看自己的营寨时,居然怕中了孙策的诱敌之计。刘繇不但不敢出战,还下令不让手下去追击。我们可以想象,有这样的主帅,他的军队士气会是怎样。
在刘繇的军中,大部分人都是尸位素餐之徒。这些人不但占据着高位无所作为,还对军队中的太史慈这样的勇将另眼看待。当太史慈出马的时候,偌大的军营,只有一位小将陪同。这些人不但不帮助太史慈,反而对太史慈两人肆意嘲笑。试问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打胜仗?
因此,作者借太史慈和曲阿小将的作为,肆意讽刺了那些以出身为资本,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可以看得到,刘繇和他的部下都是一群没落无能的人。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孙策才会率领一群有志气、有能力的人们,短时间就横扫了江东,建立了孙吴的基业。
第三个目的,为曲阿小将正名。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这位曲阿小将在刘繇军中时间也不短了。他对太史慈十分熟悉,而太史慈却不熟悉他。这位曲阿小将和太史慈一起出马的时候,遭到大家的嘲笑。这是因为,这位曲阿小将在刘繇的军中,早就如同太史慈一样行事,给大家留下了嘲笑的话柄。
这位曲阿小将出马时说的那句话就说明了这一点。曲阿小将说太史慈真猛将也。这个真字,说明了这位小将对刘繇军中将领的看法。那就是刘繇军中将领虽多,没有一个算是真正的猛将。而后一句说,吾当助之,是指小将自认为帮助太史慈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其他人则不屑一顾。并且,曲阿小将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帮助太史慈生擒孙策。仅仅从这两句话,我们就可以感觉到曲阿小将的能力和豪情。
因此,这样的人在神亭岭战斗后消声灭迹,只能是他退隐了。这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世态炎凉,对于争斗已经没有了兴趣。要不然,以他的能力,不会在刘繇军中只当一员小将而甘心。我们从他熟悉神亭岭一带的地形来看,他的家乡应该就在这一带。在完成了帮助太史慈的使命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隐姓埋名安度一生,就是他选择的归宿。
结语:
《三国演义》中的曲阿小将是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他在神亭岭一战中,单枪匹马牵制住孙策的手下十二员大家,帮助太史慈与孙策单挑。在这场战斗后,这位神秘的小将就失去了踪影。
这位小将能够牵制住孙策的十二将,依靠的是他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当然也有他随机应变的能力。他在太史慈将孙策引走后,也将孙策的部下引走。他将孙策的部下引入歧途,就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赶回大营,为太史慈请来了援军。
在神亭岭之战后,这位小将不再露面,应该是他选择了退隐之路。他在刘繇手下当一员小将,并遭受他人的嘲笑,我们可想而知他在军中的地位。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使得他这位有勇有谋的将领消沉下去。当太史慈的行动唤醒他后,看破红尘的他选择退隐江湖是正常的举动。从他熟悉神亭岭地形的情况看,他应该就退隐到了那一带。本来可以成为一代名将的他,如此的遭遇让人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