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战争不断,为什么当时没有异族成功入侵中原呢?
对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古时候,中原王朝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自认为是“天朝上国”,认为异族是蛮夷,这种“天朝上国”的价值观来源于古时候以“华夷之辩”为核心的儒家天下观,华夏是“中华”,而蛮夷则是“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中原王朝代表的是农耕文明,而异族则代表的是游牧渔猎文明,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农耕文明和游牧渔猎文明冲突不断,当中原王朝强盛之时,这些异族不敢轻举妄动;但当中原王朝衰落,进入乱世时,这些异族就会趁虚而入,这几乎是一个规律一般。
比如西晋时期爆发“八王之乱”之后,中原时局动荡,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异族南下,将中原搅成了一锅粥,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五胡乱华时期;到了偏于江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时期,西夏、金、南宋三足鼎立,此时蒙古异军突起,蒙古铁蹄一路南下,崖山海战南宋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而亡,宋朝灭亡,蒙古建立了元朝;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了煤山之上,不久之后,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满清的八旗军入主中原。
不过,我们都知道东汉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这期间群雄逐鹿中原,天下乱成一团,最终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三足鼎立。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曹魏、孙吴、刘蜀之间战争不休,中原王朝为什么没有被异族成功入侵呢?
首先我们来讲曹魏面对的异族,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实力已经遭到了空前的削弱,西汉汉武帝时期,“帝国双壁”卫青霍去病这舅甥二人率领大汉铁骑先后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将匈奴打得“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创下了“封狼居胥”的不世功勋;到了汉宣帝时期,再次攻打匈奴,汉宣帝定胡碑有这样霸气的一句话:“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元帝时,名将陈汤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并上书皇帝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东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力量再次被削弱,《张璠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记载:“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这说的是东汉外戚窦宪大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燕然勒功”是继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后又一后世武将梦寐以求的功业巅峰。除了窦宪,东汉名将段熲一共和西羌交手180多次,斩杀了西羌4万多人,并且灭了东羌。有了窦宪、段熲等前辈打基础,到了东汉三国时期,曹操面对的异族都是乌合之众,曹操用他们来练练兵。
其中乌桓和袁绍曾经联起手来对付曹操,后来袁绍兵败之后,袁家势力逃到了乌桓,而曹操则派出“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出征乌桓,以摧枯拉朽之势大破乌桓,乌桓单于被杀,曹操将乌桓给收编了并且训练出了一支精兵,史称:“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到了建安二十三年,乌桓无臣氏造反,于是曹操让儿子曹彰出兵平乱,曹彰听了田豫的计策后很轻松就平定了乌桓的造反,而鲜卑头领轲比能看到乌桓被曹军打败了,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于是他率领几万鲜卑军投降了。由此可见,曹操收拾这些北方的异族可以说是如同砍瓜切菜一般轻而易举。
接着,我们来说说孙吴面对的异族,孙吴地处东南一带,在其地盘上盘踞着有数量众多的山越族人,山越族曾经多次造反,但无一例外全部被东吴很轻松就镇压了,并且将20万以上的山越人变成了东吴大军的一部分,当时的东吴有两大国策,其一是联蜀抗曹,第二就是向山越族征兵,从而达到补充兵源的目的。
最后,我们来讲讲蜀国面对的异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了。当诸葛亮平定了南方蛮夷之后,并没有发展南方,而是将南方的金银、战马、耕牛全部充公,诸葛亮此举就是要掏空南方,让这些南方蛮夷没有财力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威胁蜀国。
八王之乱后五胡成功乱华的重要原因是西晋朝政混乱,而蒙古灭亡南宋的重要原因是蒙古铁骑确实厉害以及南宋小朝廷军力孱弱,至于满清入主中原的重要原因是吴三桂吃里扒外以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不堪一击。而三国时期的曹魏、东吴、蜀国可个个实力不俗,曹操、孙权、诸葛亮都是在中原战场角逐中脱颖而出的强人,个个都是人精中的人精,那些妄图入侵的异族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最终乌桓沦为了曹魏的“练兵工具”,山越族成为了孙吴的“兵员补充地”,而南方蛮族则成为了蜀国的“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