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假节钺是个怎么样的官职?有什么人担任过?
假节钺是古时候君王授权方式中规格最高的,比假节分量更重。接下来听听为什么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行使相应的权力。武将“假节钺”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假节将领的权力。
换而言之,除了先斩后奏的权力,“假节钺”之人,还能够直接发起战争,也即真正做到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此外,在历史上,“假节钺”和“假黄钺”往往是一个意思,在权力上是基本一致的。那么,问题来了,在汉末三国时期,哪些人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呢?
蜀汉
首先,就蜀汉来说,只有一人上榜,就是关羽。《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在公元219年,关羽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这不仅是肯定关羽的功劳,也有助于关羽更好的镇守荆州。正是因为“假节钺”的权力,关羽发动了针对曹魏的襄樊之战。当然,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最终失利,于公元220年兵败被杀。在蜀汉历史上,只有关羽一人获得了“假节钺”,即便是诸葛亮、张飞等深受刘备、刘禅信任之人,也只是获得了假节的权力,距离假节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东吴
其次,就东吴来说,也只有一人上榜,就是陆逊。黄武七年(228年)五月,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扬州牧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而这,拉开了石亭之战的序幕。在石亭之战中,曹魏大司马曹休率领10万大军出征,于是,同年八月,孙权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拜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对于陆逊的假黄钺,和假节钺拥有差不多的权力,这意味着陆逊可以对手下的将领先斩后奏。对此,这自然有助于陆逊更好的指挥东吴大军。最终,陆逊重创了曹魏大军,曹休残部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但不久便因气愤发病而死。
曹魏
再者,就曹魏来说,则有多人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一方面,就曹魏宗室来说,曹休、曹真、曹爽等人就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作为曹魏宗室,曹休、曹真、曹爽无疑获得了曹魏皇帝的信任,因此,其相对容易被君主赐予“假节钺”的权力。至于夏侯尚,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夏侯尚)益封六百户,并前干九百户,假钺,进为牧。”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夏侯尚应该也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并被魏文帝曹丕分为荆州牧。
另一方面,在曹魏,也有非宗室将领被授予“假节钺”。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就被曹操“假节钺”。在于禁之后,黄初三年(222年),满宠随魏文帝曹丕南征东吴,在这场战役中,满宠率兵乘其不备击溃敌兵,因功进封南乡侯,假节钺。黄初五年(224年),被任命为前将军。
在于禁、满宠之后,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曹叡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对于司马懿的假黄钺,和假节钺拥有差不多的权力。也即在抵抗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上,曹魏派出了两位假节钺(假黄钺)的大将,这间接体现出曹魏对于诸葛亮北伐的重视。
最后,在东汉末年,董卓也有“假节钺”的权力。根据陈寿在《三国志董卓传》中的记载:“於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刘弘而卓代之,俄迁太尉,假节钺虎贲。遂废帝为弘农王。寻又杀王及何太后。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对于董卓这位权臣,在获得“假节钺”的权力后,直接废立了东汉王朝的皇帝。当然,这明显超出了“假节钺”的权力范围。因此,董卓的篡权行为,自然遭到了曹操、袁绍等人的讨伐。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