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黑山军、白波军,黄巾起义的最终下场如何?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同时也是最惨烈的一个乱世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国演义》开篇就是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然而真实历史上,黄巾起义于公元184年2月爆发,到184年11月已经被平定。虽然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只坚持了9个月,但其实后续各处起义一直是此起彼伏,著名的有黑山军、白波军、青州黄巾等等,他们最终结局如何呢?

  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之徒,并起山谷间,不可胜数。……贼帅常山人张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贼。——《后汉书皇甫嵩传》

  这段记载说的是,黄巾起义后,各地山谷之间黑山、黄龙、白波等各路大大小小的义军兴起,多则几万少则数千,不可胜数。其中常山人张燕,逐渐收拢各路小股起义军,人数达到百万之多,号称黑山贼。当然朝廷肯定称起义军为贼,他们自称为黑山军。

  张燕原名褚燕,黄巾起义爆发,褚燕聚集一帮少年为强盗,部众达到一万多人。185年博陵人张牛角也聚集起一伙人,自称将军,与褚燕合兵一处。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进兵攻打瘿陶,张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伤,临死之前,命令他的部下尊奉褚燕为首领。

image.png

  张牛角死后,众人一起拥戴褚燕为首领,于是褚燕改姓张,唤作张燕。张燕因身轻如燕,又骁勇善战,所以军中都称他为“飞燕”。后来张燕的部队不断壮大,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叛匪互相联络,叛匪中的小头领孙轻、王当等人,都带着部众归附到张燕麾下,张燕部众发展到近百万人,号称“黑山军”。

  黄河以北的各郡、县都受到侵扰,朝廷却无力派兵围剿。于是,张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阳,上书朝廷请求归降。汉灵帝于是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
,使他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并派遣计吏到洛阳去汇报。其实此时东汉朝廷已经默认张燕在黄河以北山区的割据。

  190年联军讨董,张燕参与其中,后来袁绍与公孙瓒争斗,张燕支持公孙瓒。后来吕布还替袁绍和张燕的黑山军作战,204年曹操扫平河北袁绍势力,205年张燕率领其部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曹操封张燕为安国亭侯
,食邑五百户,命他率军到邺城驻守。张燕就此得以善终,子孙在曹魏、西晋做官。

  二月,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东。——《后汉书孝灵帝纪》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二月,黄巾军余部郭太等人在司隶河东郡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县永固镇)重新起义,号为白波军。郭太是白波军首领,有众十余万,攻太原、击败董卓大将牛辅。又联合内迁于汾河流域的南匈奴於夫罗,连破太原、河内等郡,威胁洛阳。

  除了郭太,白波军还有大家熟悉的将领,包括杨奉、韩暹、李乐等将领。后郭太战死,杨奉等人投降,但是李乐、韩暹、胡才等人仍然坚持作战。兴平二年(195),李傕郭汜混战,杨奉和以上白波帅投靠汉献帝,护送汉献帝到河东。其中五子良将之一徐晃,本来就是杨奉部下,后来投降曹操。

  由于洛阳残破,曹操一时也没有能力控制洛阳周围的韩暹、杨奉、李乐等军事实力,于是挟献帝到许,此后白波余部分别为曹操、袁术等吞并,这支与黑山军并雄于世的起义军最终覆灭。

  青、徐黄巾

  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刺史,击黄巾,破走之。——《三国志·陶谦传》

image.png

  188年十月,青州、徐州黄巾贼又起,攻略郡县。十一月,汉廷派遣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191年青州黄巾30万众攻打泰山郡,为太守应劭所败;又与徐州黄巾联合,西入冀州攻勃海郡,欲与黑山军会合,但在东光遭到公孙瓒堵击,大败。

  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三国志·武帝纪》

  192年四月,青州黄巾以百万之众南攻兖州,败杀刺史刘岱;鲍信等人迎接曹操入主兖州,青州黄巾与曹操战于寿张,为曹操所败,退走。十二月,操军追之于济北,黄巾复败,主动投降,曹操以黄巾精锐者编为青州兵。此后,青州黄巾残部仍在斗争。

  184年黄巾起义声势浩大,波及八州二十八郡,尽管很快被皇甫嵩等人迅速平定,但此后黑山军、白波军、青徐黄巾继之而起给东汉朝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汉末三国群雄袁绍、曹操、陶谦、公孙瓒都曾镇压、收编黄巾起义军,最终这些起义军逐渐消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