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制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能延续那么久呢?

  我国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的演变,但皇权的至高无上是基本的,只是每个时代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假如你穿越到了秦朝,经过多年勤劳敬业的工作,你一步步积累着自己的功绩,终于被调任咸阳,于是收拾一番,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踏上了自己崭新的仕途。

image.png

  你的新职位是廷尉,这是九卿之一的高官,掌管刑狱司法,相当于如今的最高大法官,你的官印是“银印青绶”——银制的官印配以青色的绶带,你发现这时的官印根本不像古装剧里演的那样方方正正一大块,而是只有硬币大小;你的官秩(年收入)也不是以“两”来计算的一枚枚银元宝,而是以“石”为单位的……粟米。

  要知道,白银直到明代才开始自由流通,“秦半两”铜钱虽然有,但财政收支等方面仍然习惯以粮食为等价物,“租”、“税”等字之所以用“禾”为偏旁,正有此意;人们习惯将收入称为“稻粱”,也源于此。

  和你等级差不多的同僚还有一些,主管祭祀、礼仪等意识形态工作的奉常,相当于秘书处的郎中令,主管皇室府库的少府(现任人选是秦末战争中威名赫赫的章邯)等,你们这一级大臣统称“九卿”。

image.png

  在你们之上是四位“三公”:相当于总理的左右丞相,现任人选是冯去疾和李斯;负责军事的太尉;负责监察百官、“打老虎”的御史大夫。丞相和太尉有资格佩戴“金印紫绶”,御史大夫则和你一样是“银印青绶”,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级别。

  在中央的三公九卿制之外,地方则划分为三十六郡,此后十余年内又新设了若干郡,每郡的官职设置基本是三公九卿的降级版:郡守(主管政务)、郡丞(郡守的副职)、郡尉(主管军事)、监御史(监督以上几位,直接听命于咸阳的御史大夫)等;各郡下辖若干县,县下依次是乡、亭、里。这一套行政体制堪称黄金分割法,以至于几乎被中国沿用了两千年,如今省——市——县——乡——村的行政划分,仍然和两千年前基本一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