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麟临战逃跑,为什么却没有被皇帝治罪呢?
瑞麟出身于叶赫那拉氏,跟慈禧是一个老祖宗,按辈分,慈禧还得叫他一声族叔。与汉人不同,满人不用参加科举便可做官。靠着先天的政治优势,瑞麟年轻时就到太常寺当了赞礼郎,就是在皇家的祭祀大典上读祝文。别看职位不高,可作用重要,每逢祭祀活动,读祝文是必有的环节。瑞麟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凡是他读过的祝文不仅零出错,而且声情并茂,深得领导赏识。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道光在太庙主持祭祀活动,盛况空前。祭祀开始后,瑞麟跪在地上,手持祭文,读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在场的人都被他的声音所倾倒。一旁的道光也不住点头称赞,心想,原来天下还有如此好的嗓音。不久,瑞麟便由七品官升成了五品官。看到皇帝如此赏识自己的嗓音,瑞麟回家后更加拼命地练习读祝文,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一年后,瑞麟被提拔为太常寺的负责人,从五品升到了四品。
到了道光三十年时,瑞麟连跳两级,当上了文化部副部长,成了二品大员。三年之内,瑞麟的升职速度犹如坐上火箭一般,着实羡煞了一群官场中人,有人甚至写下了“十年寒窗苦,不及一声嗥”的诗句,来讽刺瑞麟。
道光去世后,瑞麟的晋升脚步并没有停止。与老爹一样,咸丰也喜欢瑞麟的好嗓子。于是瑞麟继续受到器重。咸丰三年(1853年),瑞麟当上了军机大臣兼内阁大学士,成了权倾朝野的宰辅。从七品到当朝宰相,绝大多数官员可能要奋斗数十年,甚至一生都没戏,而瑞麟只奋斗了六年。
不过靠嗓子上位的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剿灭太平军北伐队伍时,他毫不手软,把农民军杀了个人仰马翻,这也成为瑞麟的重要政绩,给他带来了“巴图鲁(满语‘勇士’)”的封号。
咸丰八年,为了防止英法联军从天津塘沽进犯北京,咸丰任命瑞麟为直隶总督,和蒙古王爷僧格林沁共同驻守大沽炮台。可当僧格林沁率兵和英法联军浴血奋战时,怕死的瑞麟早就开小差溜回了北京。僧格林沁最终几乎全军覆没,英法联军浩浩荡荡杀向北京,咸丰彻底慌了神,带着大臣和妃子仓皇逃亡热河。
在逃跑途中,咸丰听到瑞麟临战逃跑的汇报后,勃然大怒,立即将其革职,准备回京后再将其严办。瑞麟只好战战兢兢地在家里等候处分。后来咸丰在热河病死,顾命八大臣和慈禧等人又搞起了权力斗争,处分瑞麟的事就被搁置了下来。慈禧掌权后,对于这位“德高望重”的族叔格外优待,先前的罪过一律既往不咎,命他做了两广总督,瑞麟迎来了政治生涯的第二春。他一干就是九年,最终老死于任上。
在清朝中晚期的官场,真正有才者往往仕途不得志,不是受排挤就是被打压。把持官场的不是那种“多磕头少说话”的圆滑官,就是像瑞麟这种虽无才干,却能凭着主子的喜欢飞黄腾达的酒囊饭袋之徒。如此用人选官,清政府不衰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