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标没有早逝,明朝历史会改写吗?
大明王朝国祚276年,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其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伤怀。明朝历经16帝,但要说真正的明君很少,数得上来的也就明初的太祖和永乐帝两人,永乐帝还是用不正常手段取得的皇位。而后因为大明的逐渐衰落,在位皇帝也一般没什么好评,并且明朝还是一个盛产奇葩皇帝的朝代,有二十年不上朝的,有佛系的,还有沉溺声色的,种类齐全,应有尽有,他们把大明厚实的家底一再败坏,直到崇祯想救国,也无能为力。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大明和其他朝代不一样,它在明初就迎来一次历史转折点,即靖难之役。虽然后来也是姓朱的上位,但毕竟不是嫡长子这一脉。而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是很重视嫡长子继承的,即使被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去世,他也要让其子朱允炆继位。
朱标是被寄予厚望的太子,13岁时就已经开始帮父亲处理政务。朱元璋在其身上花的时间精力不是一星半点,依照朱元璋勤政的个性,他是非常希望朱标可以文武双全,既能当得了守成之君,又能开辟疆土,巩固疆域。
朱标也不负众望,因为从小研读儒家经典,养成了宽厚仁爱的性格。在明史上记载,他曾多次为兄弟求情,晋王有谋逆之事,他在父皇面前声泪俱下,为其求情,最后太祖也有所感悟,放晋王回国。朱元璋初期抚育着兄弟姊妹的孩子,还有收的义子沐英,马皇后视如己出,很是疼爱他们,朱标为解母亲相思之苦,时不时报告母亲他们的近况,以此来宽慰母亲后宫的寂寥。
朱元璋为使他由心地治理天下,以天下百姓的生计为己任,在他未成年时就让他遍访田野,游历山川,知百姓饮食艰难,察风俗民情,回家乡告慰乡亲,知父亲创业不易。因此可以这样说,是朱元璋良好的教育让太子成为了一个心怀天下的仁爱之人。
朱元璋还时时告诫太子,勤政是安民之本,并身体力行,自己处理政事也带上朱标,让其在旁观看,有时也交给他一些案件让他独自处理。
朱标是很敬重父亲的,但并不是对父亲的一切决策都言听计从,他有时会据理力争,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但绝不是徇私,而朱元璋对他也很是宽容。
因此,若是太子没有早逝,成功继位,一是能获得兄弟们的支持,二是能成为一代明君。或许之后大明的历史会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