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赵构能支持岳飞的北伐,他能否收复燕云?
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构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很多名将,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白韩吴岳”四位,这四位之所以名声显赫,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军事能力出众,更因为其本身的悲惨遭遇。四位当世名将却都死于非命,白起被迫自尽,韩信死于未央,吴起伏尸楚王,岳飞命丧风波。
最可惜的当属岳武穆,眼看就要收复河山,却被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加害于风波亭。因此很多历史爱好者发出疑问,如果赵构没有发出十二道金牌,而是权力支持岳飞北伐,那么岳家军是否能够直捣黄龙,收复燕云?
其实不止现在的历史爱好者,古人也提出过相似的问题,但是答案却不尽相同。在岳飞被金牌召回后,被扣押在金国的南宋使臣洪皓便感叹:“不若乘胜进击犹反掌耳!”当时的金国上下也都流传着“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而清圣祖康熙帝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南宋一朝已经没有北伐中兴的可能,即使赵构支持岳飞也难以直捣黄龙。他在《御制文集》中写道:“根本已久不固, 人心已久不一, 上无惯战之良将, 下无用命之士卒”。南宋早已失去根本,人心不一,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也没有敢于卖命的士卒,因此不是金军的对手。
看到这样截然相反的回答,究竟哪一个更加正确。笔者认为宋史官洪皓所言更加正确。首先从时间上来说,洪皓是当时的南宋大臣,而且多次出使金国,对金国和南宋的具体情况非常了解,因此才会说出“乘胜进击,易如反掌”的话。
反观康熙,距离岳飞500多年,他所了解到的历史也不过是史书记载。众所周知古时候史书多有遗漏和伪造,梁启超甚至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家谱尔。”所以康熙的看法只是片面的,他提出的原因也不能成立,南宋固然偏安一隅,但是却并非没有能征善战之人,除了岳飞外,韩世忠、刘琦、吴玠吴璘,乃至于后面的虞允文、孟拱和辛弃疾都是一时名将。只不过缺乏一个能够下定决心北伐中兴的明主而已。
因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赵构一心支持岳飞北伐,那么不仅可以收复失地还于旧都,还可以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至于原因,笔者会从各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岳飞个人能力,这一点普遍没有人会怀疑,史书记载岳飞天生神力,不满二十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兵马娴熟的他从20岁开始参军,文武双全是宋朝最卓越的军事将领。
金军之所以能够来去无踪,玩弄宋军如股掌之中,所倚仗的就是坐下快马,宋军大多以步兵为主,因此难以抵御金军的骑兵,更别说全副武装的拐子马。久而久之宋军不仅缺少骑兵,也缺少指挥骑兵作战的将领,岳飞就是少数能够指挥骑兵作战的优秀将领。
郾城一战,岳飞以一万五千人大败金兀术十多万金兵,岳飞麾下骑兵约八千,这是宋金二十多年战争中,唯一一次宋朝骑兵打败金军骑兵的战役。在此之后金兀术一败再败,曾经“搜山检海”的四太子,差点被岳飞韩世忠包了饺子会不到黄龙府。
除了岳飞自身的能力外,当时北方也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在颍昌之战后,岳飞不断逼近汴京,此时的河北出现了很多起义军,义军将领梁兴曾经致书给岳飞:“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在河北有四十多万义军,一旦岳飞跨过黄河内外呼应,势必能够一举解放河北。
不只是河北义军就连金军内部都有很多将领随时准备投降岳飞,金军智囊乌灵思谋就对手下说:“勿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不要乱动,等岳家军打来投降就好。金军悍将韩常更是经常派人到岳飞处走动,随时打好招呼投降。最能征善战的金兀术也被岳飞打的没脾气,就差原地自尽。
由此可见,面对岳飞金军是完全没有办法,但是无法从正面解决的问题,却可以从侧面解决。金国不断给宋高宗施压,逼迫他议和,而后又提出了议和的条件:“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就这样岳飞成为双方的筹码,枉死于风波亭。倘若赵构眼光够高,充分信任支持岳飞,岳家军势必会直捣黄龙攻破金国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