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延还活着,为何说他多半也是廖化这样的结局?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禅投降前,感慨“魏延不死蜀汉不灭”,这是真的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首先,魏延富于冒险精神,可能比姜维还频繁发动战争。

  公元211年,牙门将魏延跟随刘备入川,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刘备称汉中王后,魏延因功受封为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他是一个能征善守的全能型大将,如他采用“重门之策”,将汉中守卫得固若金汤,向主公刘备保证汉中万无一失。在诸葛亮多次伐魏期间,魏延作为数一数二的大将,常常冲锋陷阵,如公元230年阳溪之战,他大破曹魏费瑶和郭淮,取得了大胜。

  又如,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谋”,他亲自率领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占领长安,和诸葛亮大军会师于潼关。可是,魏延的冒险战略遭到了一向谨慎的诸葛亮的严词拒绝。诸葛亮奉行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蚕食曹魏的战略。《魏略》中记载如下:

  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image.png

  好多人抱怨姜维在诸葛亮死后,多次伐魏,演义中是九伐中原,而正史上,他伐魏高达十三次。然而,比姜维还更加富于冒险精神的魏延,和姜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许会超过姜维的伐魏次数,二十次也是有可能的。蜀汉国力是无法和曹魏相比的,持续发动战争,只会劳民伤财,使国力越来越弱。

  其次,魏延性格和关羽一样孤傲,不一定能受到重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是一个军事奇才。然而,他性格高傲,如同当年的关羽一样,“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人称“小关羽”。换句话说,就是魏延和各位同事关系不是太融洽,尤其是和长史杨仪关系最差。即使魏延在和杨仪的争斗中胜出,他和和各位同僚关系也不怎么样,也不一定能得到重用。一个没有得到重用的老将,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关羽就是因为性格孤傲,得罪了刘备“义子”刘封,在败走麦城时,没有得到援助,才身首异处的。同理,魏延也可能和关羽一样的下场。

image.png

  最后,魏延即使在公元263年活着,也是和廖化一样的老将了,行将就木。

  我们知道,蜀汉灭亡是在公元263年,这一年,距离魏延被杀的234年,已经过去整整29年了,此时的魏延,即使侥幸活着,也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将了。征战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一个七十岁的老将,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跟不上了,他已经到了退休养老的年纪了。

  如廖化,在关羽丢失麦城,被东吴擒杀后,他侥幸逃回益州。在诸葛亮病逝后,廖化一直跟随姜维征战,可是岁数渐渐大了,作战中规中矩,在战场上并没有太优异的表现。然而,他身体好,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的那一年。有一句古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就是廖化岁数太大了,而蜀中新生代将领很少,他不得不勉为其难,多次征战沙场。

  景元五年(264年)春,七十多岁的廖化跟随后主刘禅,应司马昭之邀,不得不前往洛阳。由于廖化年岁太大了,再加上他忧愁蜀汉亡国,于中途病逝。如果魏延活着,他多半也是这样的结局吧。他在见证了蜀汉的亡国后,在忧虑中去世。《三国志》中记载如下: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