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的建立者冉闵,几个错误决策亲手葬送冉魏政权
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十六国时期冉魏开国皇帝,果断敏锐,以勇猛著称。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冉闵原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其父冉良。后赵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良,当时冉良年仅十二岁,石勒让石虎收冉良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
石瞻生下冉闵,跟随其父效命后赵政权。冉闵自幼机敏果敢,石虎非常喜爱他,常常留在身,视为己出。冉闵成人后,身高八尺,力能杠鼎,骁勇善战,能谋善断。
公元338年,石虎派大兵攻打昌黎,后赵军队大败,各路大军丢盔弃甲仓皇奔逃,只有冉闵一支军队全胜而归,由此冉闵威名大显
后赵皇帝石虎驾崩,太子石世即位,刘太后与丞相张豺操弄权柄,朝纲混乱。冉闵等人鼓动石遵发动政变,带领大军攻入邺城,杀死张豺,废黜石世,改立石遵为帝。
当初,石遵为拉拢冉闵,曾对他说:“努力吧,事成之后,我封你做太子。”石遵称帝后却立自己的儿子石衍为太子。
冉闵非常失望,自以功高一时,助石遵当上皇帝,却为他所卖,因而心怀怨恨。石遵也感受到了他的不满,稍稍夺去了冉闵的兵权。
石遵召义阳王石鉴等进宫,企图诛杀冉闵。石鉴出宫后将石遵的阴谋偷偷告诉了冉闵。冉闵随即劫持了李农及右卫王基,率三十名士兵在如意观攻打石遵,并在琨华殿杀死了他。
石遵死后,石虎的第三子石鉴即皇帝位,任命冉闵为大将军,统领一切兵事。石鉴生性多疑,暗中派亲信暗杀冉闵、李农,未能成功。冉闵便将石鉴软禁在宫中。
此时,后赵的政权已基本落入冉闵手中。此时若得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辅佐,远交近攻,搞好内政外交,说不定可以建立一番霸业。然而冉闵刚愎自用,缺少谋略,几个错误的决策将他的冉魏政权亲手葬送。
一、滥杀胡人
在冉闵控制后赵政权后,孙伏都,刘铢带领三千羯兵攻入邺城。冉闵、李农派兵剿灭反贼。
冉闵大开城门,发布命令:“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于是城中胡羯纷纷外逃,而城外的汉人携家带口逃进城内。
冉闵开始明白胡人不可用,颁布命令告知城内外的汉人,斩一个胡人,加官三级。于是一天之内,杀死了数万胡人。
冉闵又亲自派军队屠杀出逃的胡人,不论男女长幼贵贱一律格杀,乃至有些长着高鼻梁,长胡须长得貌似胡人的汉人也被杀。被杀者达二十万,血流成河,其景象惨不忍睹。
由于冉闵无差别的屠杀胡人,导致与鲜卑、氐、羌、匈奴各胡人部落对立,鲜卑慕容氏、氐族苻氏、羌族姚氏等胡人势力纷纷举兵讨伐冉闵,使冉闵处于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局面。
二、过早称帝
公元350年,司徒申钟、司空郎阗等四十八人尊冉闵为帝,冉闵于邺城南郊僭[jiàn]登帝位,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并恢复冉姓。
听说石鉴已死,冉闵僭登帝位,后赵各诸侯纷纷自立为王,举兵讨伐冉闵。
而一向对东晋政权比较蔑视的冉闵,此时派了一个使者传话给东晋政权说:“叛逆的胡人扰乱了中原,如今已消灭了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可以派遣军队前来。”
可是东晋政权并没有理睬他的请求,静静的观望着新生的冉魏政权覆灭。
东晋司马氏政权一向被视为中原正统,即使苻坚统一了整个北方领土,也只敢称秦王。哪怕是狂妄的石虎,也是称大赵王十五年,直到临死才敢称帝。慕容氏燕国南下攻打冉魏,也只敢打着晋朝燕王将军的旗号。
而冉魏政权根基不稳,四面树敌,君臣离心,以区区咫尺之地居然也敢称帝?此时向东晋政权请求支援,语气却极为傲慢,居高临下,东晋政权当然不会答应。在东晋政权看来,天下不可以有两个皇帝,当然没有出兵援助的动力。
三,杀“乞活军”的首领
冉魏政权刚建立不久,冉闵忌惮“乞活军”首领李农,就找了一个理由诛杀了李农及三个儿子。
而北方的“乞活军”是一只非常强大的力量。自西晋政权经历“八王之乱”后,天下大乱,灾荒连连,中原大地出现了很多流民,这些流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流亡,有时聚集在一起形成武装力量。
“乞活军”中既有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又有落魄的贵族、失势的高官,但是既入“乞活军”,他们都是乞食求活的人,都是乱世中苟延残喘、朝不保夕的人而已。
而李农领导的这一支“乞活军”是冉魏政权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在胡羯政权中,冉闵是个异类,既是名义上的石氏,又是汉人,更是乞活军拥护者。
冉闵正是在李农的帮助下败石冲、杀石遵、诛石鉴,躲过无数次暗杀,他们二人事实上已成为唇亡齿寒的盟友。
然而冉闵气量狭小,为了个人一巳之私将李农一家杀害,让所有“乞活军”将士心寒,士兵离心离德。在冉闵兵败之后,所有曾经拥护他的力量迅速瓦解,可见冉闵之不得人心到了何种地步。
为冉闵献上一计
其实,冉闵可以不用走向灭亡的,若有张良为他献策,作一个战略规划,他是可以走向一条康庄大道的。
在诛杀石鉴后,他以大将军的身份迅速给东晋政权修书一封,表明自己的归顺之意,并强调自己的汉人血统。
同时打好玉玺这张牌,自从石勒攻灭西晋政权后玉玺为后赵所得,如今已在冉闵手中,封建皇帝历来重视传国玉玺,视其为合法统治天下的信物。
若此时冉闵果断放弃与慕容鲜卑的决战,一面派兵坚守邺城,一面派人送传国玉玺给东晋以求援兵。此时无需东晋真正派兵,只给一个口头承诺,冉闵再挥师南下,那么他的局面将不会如此被动。
冉闵只要驻军在彭城和广陵,那他的这盘棋就彻底活了。由于此时东晋政权被桓温所把持,建康城的那些士家世族们早就对他心生不满。这个时候冉闵,必将成为各方势力拉拢的人物。
因此,那些朝中大臣必然会以冉闵献玉玺的之功,游说司马氏赦免冉闵的不敬之罪,说不定也会给一个刺史的名号,承认他对江淮地区的控制。
此时的冉闵只需要等待时机,等到桓温与朝廷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出兵勤王,趁机入据建康,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江南,再图北伐,克复中原,光复华厦。
如此,他有可能会成就一番霸业,在历史上搏一个“南魏太祖武皇帝”的名号”,那么《二十四史》也好,历史教科书也好,又怎能忽视他的存在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