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后,东晋为什么没有进行大规模北伐?
发布日期:2022年5月24日
72次浏览
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后,东晋为什么没有进行大规模北伐?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太元八年(383年),东晋在淝水以八万人击败了前秦八十余万大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在“淝水之战”中惨败的前秦彻底瓦解,北方陷入长达五十余年的分裂战乱。
前秦的瓦解对于东晋是上好的战略机遇,应该北上中原。奇怪的是,东晋直到淝水之战一年后才进行北伐,而且只收回了黄河以南的地区。那么东晋在淝水之战后为什么没有进行大规模北伐?
由于各种原因,东晋本质上是个北方流亡和南方本土组成的士族联合体,司马氏的皇帝不过是联合体推举的盟主而已。东晋的实际大权掌握在士族手中,王、桓、庾、谢几大士族轮流执政。
不过东晋各士族没有一家能独揽大权,这才保证了司马氏的皇位。在淝水之战前后,东晋政坛的格局是以谢安为首的谢桓两大家族联合执政,桓家领袖桓冲的支持也是淝水之战取胜的关键。
当时的东晋孝武帝非常不满皇权旁落于士族之手的局面,一直想收回谢桓两大家族的实权。而被谢桓执政联盟压制的其他士族(如琅琊王氏)也想上位执政,反对谢桓两家的势力继续扩大。
如果东晋大规模北伐进而收复中原,那么谢家的势力就可能超过其他士族乃至取代皇帝。桓家也担心谢家利用淝水之战的功绩把桓家一脚踢开而单独执政,谢桓执政联盟的内部同样存在矛盾。
正因如此,除了谢家及其麾下的北府军团外,东晋政坛上的其他势力都反对大规模北伐。由于东晋士族联合体的性质,执政谢安在这种局面下也无法举行大规模北伐,只能收回黄河以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