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和“丘”两个姓氏是不是同一家呢?原来是为了避讳他

  800年前道教全真派祖师邱处机以73岁高龄,西行两年多前往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面见成吉思汗的事迹越来越受到重视。邱处机的随行弟子李志常将这次远行的记录编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了一路上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这是有关中亚历史地理文化的名著。

image.png

  编写《长春真人西游记》时,成吉思汗与邱处机的谈话内容还没有解密,直到耶律楚材整理成书的《玄风庆会录》,才披露了两人谈话的具体内容。邱处机传授成吉思汗的“内行”之法是“省欲保神”,“外行”之法是“恤民保众,使天下怀安”,这就是被后世史家颇为称道的“一言止杀”的来源。

image.png

  “邱”、“丘”之争,古已有之,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大人物孔子。

  众所周知,孔子的名字叫“孔丘”,早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避孔丘讳,令丘加“邑”(“阝”)部改为邱。丘姓起源很早,周代姜太公的后代被分封在营丘,遂有“丘”这一姓氏。汉武帝把“丘”字做“人情”送给孔子成为“特供”,但其他人不都买账,汉唐间很多人仍旧保留了丘姓。比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所著《金石录》卷九有“唐丘公夫人虞氏石表碑。”

  由于对“孔丘”的避讳没有得到很好的遵守,就在邱处机西行雪山20多年前,金明昌三年(1192年)修曲阜孔庙,命臣庶回避孔丘之名,域内丘姓改邱姓。而最后一次影响最大的丘姓改为邱姓,发生在清朝雍正年间(1722-1735年)。大学者俞樾《茶香室续钞》卷三引《桥西杂记》雍正三年上谕:“孔子讳理应回避……嗣后除四书五经外,凡遇此字,并加‘阝’为‘邱’。”

  清代文字狱极严,对于“丘”字避讳为“邱”的规定,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很多古书中的“丘”字都被删改。

  写到了这里,你可能就会明白,使用“丘处机”还是“邱处机”,颇有些儒道论衡的意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