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为了维护统治为何没有推行满语?
清军入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入关以后,为了征服汉人,让汉人服从清政府的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强行实施“剃发易服”这样的措施。并且还在全国极力推行使用满文,把满文作为政府使用的官方文字。在科举考试中,还要求采用满文答卷,从源头上确保各级官员能够使用满文。
不过,清朝却并没有在全国强行推行满语,没有要求老百姓只能用满语说话。那么,清朝统治者既然强行“剃发易服”和“满文”,为什么却并没有强行推行全国使用“满语”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剃发易服”和“推行满文”的落实情况。
毫无疑问,“剃发易服”是得到了全面落实的,因为有“留发不留头”这样严厉的措施,就算中原老百姓反感这些措施,他们也无可奈何,除非不要命。当然,也不是说全都接受,肯定有很多不接受的。但是这些不接受的人,要么就被砍头了,要么就去寺庙里当和尚,去道观里当道士了。留下来的,都是不得不听从政府高压政令的人。
满文的推行,就不尽如人意了。实际上清政府进入中原以后,由于满人官员数量较少,同时能力有限,因此不得不大量使用汉人官员。但是这些官员又并不懂满文,短期内也学不会。同时,朝廷在征求大臣们意见的时候,如果采用满文,很多汉人官员实际上看不懂,只能随声附和。这样一来,根本就没有起到征求的作用。
所以到了后来,朝廷就采用了满文与汉文两个版本同时通行的方式。但这样一来,实际上大部分汉人官员,也只可能去看汉文文件,不太可能看满文文件。这样,满文文件就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了。
从上面的两个推行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清政府实施的这项措施,还有一个推行的难易问题。“剃发易服”只需要用强制手段,就可以推行下去。但是满文却并不是用强制手段,就能推行下去的。
由此我们来理解满语的推行,就更加容易了。
清政府入关以后,虽然并没有强制,但依然提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满语,同时还在全国各地配备了满语老师,教大家说满话。但是效果非常不好,推行难度非常大。
为什么全国说满话推行难度很大呢?
一是学满语的机会小。虽然清朝在全国各地配备了满语老师,但是这些满语老师,最多只能教一教孩子,不可能教大人。所以范围是极小的。
二是学习满语没有相应的氛围。我们知道,如果你是一个华人,但从小在英语世界里长大,肯定不用人教,你都会说英语。就算你的年纪很大了才去英语世界里,过一段时间,也会进行英语交流。但是假如你在华人的世界里,就算一直有人教你说英语,也许你也不大会用英语交流。当年清政府推行满语,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在汉人的世界里,显然是无法学会满语的。除非不让人说话,但这显然是不行的。
三是汉人的体量太庞大。当时汉人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远远多于满人。要让这么大体量的汉人都说满语,那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工程。可能全国停摆,不干生产劳动了,所有的满人都派出去,组织培训班,坚持几年教汉人说满语,说不定都完不成任务。但实际上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除了在全国推广满语很困难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语言的流行,自身是有规律的,绝对不是进行行政干预,就能够实现的。
古代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很早就发生了分离。以至于很多人如果不进行专业的训练,就看不懂当时的书。显然,书面语是官方的一种倡导,是官方正式使用的语言。但是依然无法阻止民间语言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这就说明,语言的发展,是不依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尽管清朝统治者一直在推行满语,但是不管怎么说,满语只是一种小语种,其丰富性和表情达意的功能,显然是赶不上汉语的。因此,就语言发展的规律来说,只能是满语向汉语发展,不可能是汉语向满语发展。
事实上,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整个国家,包括满人在内,能够说满语的,也已经少之又少了。
清朝在进入中原初期,一直在抑制汉化,努力追求满化。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包括旗人在内,都逐渐被汉化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有趣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