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为什么会出现银贵钱贱现象 白银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银价上涨,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嘉庆年间的老百姓,你可能就会发现油米的价格好像在悄悄地升高,随着时间的增长手里的铜钱能买的东西好像越来越少了。

  然而,白银的价值却与铜钱相反,变得越来越高。本来七八百文能换得一两白银,现在需要一千文甚至是一千五百文铜钱才能换得一两银子了。后来的学者把这种银钱比失调的经济现象称为“银贵钱贱”。

image.png

  自嘉庆年间起,这种现象就已渐渐出现,到了鸦片战争后银价上升的情况更是愈发明显。造成清朝中后期的银贵钱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以鸦片贸易为节点,将其总结为两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想要弄明白清朝中后期银价上涨的原因,我们就应该对清朝的货币制度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image.png

  清朝的货币体制承袭明代,是以白银为本位的。而在市场上流通的法定货币有两种,分别为白银和铜钱。

  这两种货币相辅相成,一方的变化都会引发另一方的变动,使其价格随着市场规律进行调节,不论是铜钱又或是白银都不能做到独善其身。放眼整个十九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无疑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其影响力传达到了整个世界。

image.png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下,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世界各个版图之间的联系加强,中国自然也是全球化漩涡中的一员。对外的经济贸易,是清朝经济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在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下,民间的对外贸易大大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官方对外贸易受到限制。对外贸易的蓬勃生长,成为刺激封建经济发展的新因素,这也是清朝中后期银价波动的主要原因。

image.png

  中国封建体制下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出现在了清朝的中前期。在这中国封建文明最后的璀璨下,农耕经济达到了顶峰,商品贸易也随着时代的潮流大肆发展。

  在世界贸易的格局下,中国巍然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对外贸易上长期处于超额的地位,世界上一大半的白银流入中国。

image.png

  在这个时候,市场上实际流通的银钱比大概在一比七百左右,即七百文铜钱即可换到一两白银,与官府所规定的银钱比一比一千不相匹配。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银钱比提高,为之后银价的快速增长埋下了伏笔。

  而在鸦片传入中国以后,鸦片的成瘾性使得人们对其日渐沉迷,鸦片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需求。同时,中国对棉花的进口需求也大大增长。在这二者的结合之下,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超额的优势逐渐减少,贸易格局被一点点的逆转,白银由输入为主变成了大量流出。

image.png

  并且,世界上的白银产量也不如往年一样景气,世界上出现了白银紧缩,价值上升的景象。这也激发了工业革命下的国家努力向中国套取白银的动力,进行资本积累。

  从铜钱的角度出发,铜钱也有自身贬值的原因。在对外贸易发展的情况下,双方多用白银进行交易,但有时候也有部分国外货币流入。

image.png

  在清朝,私铸钱币的情况屡屡发生,特别是在中后期政治腐败无力管辖市场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甚至在清朝财政匮乏出现财政危机时,私铸小钱成为了民众不得已的选择。

  在这两方面原因的夹击下,清朝铜钱不断贬值,而这样的贬值则促使了白银价值量的提高,使银钱比走向失衡。

image.png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在人口爆炸式增长的情况下,土地兼并达到了一个超常的局面。而银价上涨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再一次将艰苦生活着的人们逼上了绝境。

  有的学者认为,人口增长是银贵钱贱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后果也反噬着人们。

image.png

  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价值决定了价格,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浮动,供求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由于人口快速增加,在贸易中对白银的需求也随之上涨,银价也便因此提高。

  对于银贵钱贱的货币失调情况以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清朝自然有所察觉,并制定下来一系列措施企图改变局面,如实行禁止鸦片的进口,严禁私铸钱币等等政策。

image.png

  显然,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清朝银贵钱贱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中,封建农耕经济只能被动加入其中,被资本经济拉扯着跌跌撞撞地跟随时代潮流迈开步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