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监为什么早上要甩鞭子?有什么用意?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5日
53次浏览
想知道清朝太监为何一大早在殿外甩鞭子吗?其实这是一项工作,甩鞭子用官话来说叫“鸣鞭”,又称“静鞭”,是皇宫里的一项礼仪,是迎接皇帝上朝的开场白,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意思是提醒臣子们皇上来了,大家注意不要交头接耳,整理一下仪容。就好比领导讲话时,手下在话筒前咳嗽两声或“喂、喂”两声,提醒领导要讲话了,大家注意安静。又或许像衙门审案前拍惊堂木,这些都起一样的作用,那就是安静,集中精神注意了。
这叫作“鸣之以声,以示肃静”。
据清史稿记载,皇帝上朝前,由中和殿走到太极殿,当皇帝到达时,会有礼部官员高喊“鸣鞭”。
这时执掌鞭子的太监就会甩三下鞭子,早朝结束后,掌鞭之人又甩响三下鞭子。
意思是朝会结束了,皇帝要起驾退朝,等皇帝走了之后,群臣才能退下。。不是有句话叫领导先走吗?目送皇上走是对皇上的尊重。
不过也有人戏谑说:皇帝上朝、退朝都要用鞭子抽。
如何理解是你的事。反正在清朝皇宫甩鞭子是为了尊重皇上。
有一点需要说明,净鞭并非清朝皇宫的专利。据史书记载,唐朝五代就有这种仪式,可能不太盛行,所以有关唐宫电影电视剧里没有出现过。
清朝皇宫甩鞭子并非只出现在朝会上,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典礼登基也会甩净鞭。
鞭子样式很讲究,一般用黄绸缎丝线编织而成,鞭长十多米,鞭把长约三十公分,上面刻着龙头。
鞭鞘用上好的软皮条做成,上面涂蜡,这样甩出的声音响亮清脆。
甩鞭子也不是人人能胜任的,里面有讲究,鞭子甩出来的声音要一般大,不能一声大一声小,三声间隔时间要均等。
如果犯错会被打屁股的,这里的甩鞭子代表了皇家尊严,马虎不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