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侍卫负责保护皇帝安全 他们的佩刀为什么都反着佩戴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侍卫佩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导语:看过古装剧的人应该都知道,一般皇帝或者身份显贵之人,身边都会有几个侍卫,用来应对突发状况,保护自己的安全。这些侍卫的职责就相当于今天的保镖。其中,皇帝的侍卫一般称为御林军,是所有侍卫中纪律最为严明,武功最为高超的,一般也只有御林军才能够在皇帝面前佩刀。其次,就是一般的侍卫。
不过,如果你熟悉清朝的历史,或者观看过描写清朝的影视剧。你会发现,清朝的带刀侍卫和其他朝代的带刀侍卫,刀的佩戴形式是不一样的。
刀柄在后、刀鞘在前,为何清朝侍卫“腰刀”都反着佩带?好处太多了
一般来说,刀剑这种器具作为武器应该放在腰间,以起到遇到危险时可以快速拔出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清朝的带刀侍卫,却是清一色的把刀放在自己的腰后,刀柄放在后面,整个佩刀呈现一种斜挎的状态。这究竟是为何呢?
众所周知,清朝的创立者是满清民族。和中原的汉族崇尚文化不同,满清民族便崇尚武力。所以在满清人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和摔跤功夫。以起到强身健体,保护部族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大清王朝三百余年,基本每个皇帝都会武功。
长年在马背上的生活,使得满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也与汉族有很大的区别。就从这个佩戴刀具来看。古时候人民佩戴的刀具一般称为腰刀,毫无疑问是佩戴在腰上的刀。由于中原地区地势较为崎岖,所以汉族人民大多步行或者骑牛。因此将腰刀插在腰中是最为方便,也是最为稳妥的。
而满族人由于长期骑马射箭,如果像汉族人一样,将刀放在腰间,抽刀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伤到自己的腿部。并且,如果在腰间放一把刀,射箭拉弓的时候会和刀柄发生碰撞,影响射箭的精准度。
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满族人逐渐鼓励把腰刀横放在腰后,刀柄向后,这样既不会在拔刀的时候伤到自己,也不会影响自己射箭的精准度,可谓是两全其美。
还有一点就是礼仪问题,虽然满族作为游牧民族,对于文化礼仪的重视程度不及中原汉族。但是也有着最基本的礼仪。那就是刀尖或者刀柄不能对着人,尤其是身份高贵之人,会被当作大不敬来看待。
就像现在不能用手指人,不能让筷子对着人一样。刀柄对人表示即将要抽刀于这个人决斗。试想一下,带刀侍卫上朝保护皇上的生命安全,被认为是要与皇上决斗,是多么的可笑。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清朝干脆下令带刀侍卫的刀柄一律放到后面,佩刀放到腰后,以表示对皇上和王公贵族的尊崇。那么既然佩刀有如此多的讲究,为何中国古时候历史上其他朝代的佩刀都是刀柄向前、刀鞘向后。难道这些朝代就不注重礼仪吗?
其实,这种东西不能一概而论,每个朝代和每个朝代对于礼仪的评判标准不同,不能用清朝一家的标准来约束其他朝代的行为。就像唐朝以胖为美,但到了明清时期,胖反而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开始推崇以瘦为美。这就是文化差异和统治者观念不同所导致的好坏定义的标准不同。
还有,汉族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就是身上的所以东西都是父母给的,如果要私自除去身上的毛发就会被当作大不敬。会受到人们的轻视,甚至还会受到惩罚。
结语:而满族人和蒙古人由于长期骑马打猎,太长的头发会遮挡视线,无法保证射箭的准确性。所以,在清朝建立后,满族政府推出了“削发令”,命令大清朝的子民要露出额头。以改变汉族多年以来形成的习惯。
综上所述,清朝带刀侍卫独特的佩刀方式,是在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的情况下,受文化和统治者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既延续了满族人民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又起到了维护礼仪的作用,有很多的好处。所以,不需要将清朝的佩刀方式与其他朝代作比较,自己认可的方式,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