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有何影响?

  在古时候,后宫的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历朝历代皇帝都有众多后妃,清朝同样如此。但要说能干预到皇权的女人,大多只有一些品级比较高的人,更何况能做到干政的后妃,估计只有皇后、太后这样的级别了。

  史书上记载了不少关于清朝后妃的生平事迹,这也为了解后妃干政的情况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清朝有哪些后妃干政过,且干政后又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间接干政

  清朝初年,孝庄太后不仅辅佐了清太宗,还在顺治帝和康熙帝的继位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孝庄太后虽未垂帘听政,但仍间接掌控着朝廷大事。

  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清史稿》

  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为了巩固满蒙联姻和维护家族利益,虽然顺治不喜欢,但还是先后为他立了五位蒙古族后妃,另外顺治帝临终前想要传位于兄弟,在孝庄太后的极力干涉下没有成功。

  政治革新的顺治帝和康煕帝欲推行汉化政策,都与顽固保守的孝庄太后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不过顺治帝亲政后一直未能抗争过母亲,而康熙帝则用巧妙的政治策略和斗争方式迫使祖母不再干涉朝政。

image.png

  慈禧太后在晚清先后三次垂帘听政,她从咸丰十一年发动政变夺取最高统治权直到光绪三十四年病死,执掌政权长达48年,是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咸丰帝临终前安排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等八大臣辅佐年幼的皇太子载淳,却把与自己最为亲近且聪明能干的兄弟恭亲王奕排除在顾命八大臣之外。这样的安排为日后奕与慈禧太后联合起来铲除八大臣势力埋下了伏笔。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病死在热河行宫。肃顺等八大臣专擅朝政,他们咄咄逼人的态势令慈禧太后又怕又恨,她不甘受制于人,便想到了恭亲王奕。刚好奕对肃顺专权也非常不满,并且渴求得到中枢权力。

  八月十日,两宫太后召肃顺等八大臣商议御史董元醇所奏请垂帘听政并和亲王一起辅政事宜,八大臣用祖训法令以本朝无太后垂帘听政的说法抗论力争,严辞拒绝。

  次日,八大臣拒绝办公,慈禧太后被迫妥协。双方初次交锋,肃顺等人轻易取胜,在之后的斗争中他们更是麻痹轻敌,步步失算。

  九月三十日,奕与慈禧太后合谋在京发动政变,铲除了八大臣势力。肃顺等人死后,两太后(慈溪和慈安)掌握了最高统治权。

  清朝严禁后妃干政的措施

  虽然清朝史上确实有这几位干预朝政的后妃,但清朝开国之初就设立了各种方法严禁后妃干政。

  清朝立国之初就把后妃不得干政定为祖宗家法,此后的历朝皇帝都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清太祖规定如果幼主即位,必须要设立辅政大臣辅政,后妃不得干政。

  清入关后,两位幼主先后继位,分别确立了亲王辅政体制和四大臣辅政体制,而不是由后妃临朝称制。

  比如顺治帝即位时年仅6岁,睿亲王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

  再比如康熙帝即位时年仅8岁,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四大臣辅政。

  清世祖还下诏规定如果后妃在皇帝面前干预朝政,必须从重惩办。清高宗则制定了《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以严密的宫规条文制约后妃的行为。但清朝家法规定皇后有权杖斥皇帝所召幸的不合格嫔妃,防范皇帝沉迷嫔妃而荒废朝政。

image.png

  就比如咸丰六年,咸丰帝夜宿懿嫔处,几日不上朝听政,皇后钮祜禄氏“乃顶祖训至宫,正跪,命人请皇帝起,听训。”咸丰帝急忙读祖训,立即起身上朝。

  另外,慈溪太后虽然垂帘听政多年,但她临终遗言中却有一句话: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真是讽刺,讽刺啊!

  清朝除了制定祖训法令约束后妃外,还特别注重对后妃的礼法教育,企图以封建道德规范禁锢后妃思想。

  乾隆年间,乾隆帝命在后宫东西十二宫内悬挂十二幅有关古时候后妃美德懿行的宫训图,每宫分别悬挂一幅。每幅宫训图上还有皇帝的御制赞语。

  即便清朝有如此严格的规定,但依然还是有我们前文所说的干政的后妃,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后妃想要干政,那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才行。清宫干政的后妃中,有一些后妃受过良好的教育,自身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关心国政民生,对朝政大事往往能提出一些独到见解,进而对政局发展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比如孝庄太后就聪慧机敏,深受满蒙文化影响,政治才能很高,是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清太宗时期,孝庄太后就经常参与政务,后来她曾对康熙帝说道:予虽在宫壶,太宗行政亦略知之。

  孝庄太后对政务不是略知,而是很熟悉。孝庄目睹过很多重大国事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这对于她增长见识,提高分析力,大有裨益。

  由于这种特殊环境的熏陶,孝庄从少女时代就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她关心国政,关注清皇室的命运和前途。在皇太极死后的皇位继承危机中,她力主由自己的儿子福临继位,而后采取果断策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施展个人政治手腕,利用多尔衮和豪格的激烈矛盾,终于使自己唯一的儿子福临登上皇位。

  此后,孝庄太后又悉心培养教导了年幼的顺治帝和康熙帝,使他们成长为伟大的帝王。她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间接地掌控着政治大局,对于清朝初年的政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个原因就是如果继位的新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大事,皇太后就会代替皇帝来处理朝政,等皇帝长大后再归政。

image.png

  比如同治帝即位时年仅六岁,热心政权的慈禧太后在铲除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势力后打破祖制,以皇帝年幼为名开始垂帘听政。

  同治帝病死后,慈禧太后为把持大权,又选择了年仅四岁的载湉继承皇位,继续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虽然中国历朝历代都极力阻止后妃干政,但不得不承认,后妃干政有坏处但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清太宗在崇德殿无疾而崩。由于皇太极生前未明确立嗣,统治者内部立刻爆发了皇位争夺冲突。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为争夺皇位剑拔弩张。

  在这一关键时刻,孝庄太后排除万难让自己儿子福临继位,避免了清朝统治者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可能爆发的大规模军事内战和政局混乱。

  福临得以继位,还与其母庄妃的高贵地位有很大关系。庄妃利用她的聪明才智,胁迫多尔衮立其子为帝,成功地将福临扶上皇位。

  第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专权。年仅19岁的同治帝病死后,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当天立即召恭亲王奕诉、军机大臣宝鋆等人商议嗣君人选。

  按照清朝的祖宗家法,同治帝无子,嗣君应从溥字辈近支中择立。当时国势艰难,也应择贤而立长君。

  但慈禧太后为了个人权力私欲,坚持立幼帝,而且不立溥字辈的人,以便继续以皇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载湉既是她的侄子,又是外甥,形同母子,而且年仅4岁,于是载湉就被扶持成了皇帝。

  最后,慈溪从垂帘听政,到训政,到归政。从表面上看,她把最高的皇权逐步地移交给了光绪帝。但实际上,慈禧太后一再违背后妃不得干政的祖训,牢牢地掌控着朝政。

image.png

  第二个负面影响就是过度奢靡。慈禧太后活了72岁,不仅贪图权力,而且贪图奢侈生活。慈禧太后每次一顿饮食,上百菜品,花费一百多两白银,每年饮食耗费几万两白银。

  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兼具西洋古典建筑与中国传山水园林之美,耗费巨额银两和多年时间修建。清朝皇室有很多时间都居住在圆明园,咸丰帝更是常年居住在圆明园,流连忘返。

  另外慈禧太后在国难期间几次大肆操办寿诞,耗费巨额银两。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旬大寿,适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但慈禧太后不顾国难,讲究排场,仍大操大办,这次寿诞极为奢靡,也是她大寿中最为隆重的一次寿典。

  为了增加喜庆气氛,从颐和园到紫禁城的所有经过道路都要分段搭建景物。这些银两耗费无数百姓的心血,只是为了满足慈禧一人的奢侈欲望。当时辽东前线战争凄惨悲壮,而紫禁城内却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参政做官是男性的权利,广大女性被排除在政权之外,这是对女性政治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压迫与歧视。

  一般来说,每朝每代的皇帝对后妃参政都会作出种种限制,后妃干政被他们视为祸乱,但后妃干政并不能就这样一概否定。封建专制皇权至高无上,无论是皇帝掌权,还是后妃掌权,本质上都没有太大区别。历史上不乏昏庸无能的皇帝,也不乏有政治功绩的后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