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乞丐是如何度过冬天的 “鸡毛房”了解一下
还不知道:清朝乞丐如何过冬的网友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一生清贫悯人,关爱民生,在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道尽了战乱后破屋受冻的凄凉,抒发了对读书人的担忧与愿景。
比起读书人,平民的苦楚却更容易被忽略,清代的鸡毛房,对于当时的街头流浪者来说,无异是夏日一抹清凉风,旱期一场及时雨,一地鸡毛却能为其带去夜夜温暖。
停滞的帝国 凄苦的百姓
关于清朝的记忆,最深刻的标签包括"文字狱""闭关锁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等等,历经了康乾盛世,清朝即将遭遇日落之后的漫漫长夜和低温侵扰。
对内,程朱理学成为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手段,儒家主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扭曲成了下对上的一味服从,上对下的一味命令,民众的思想被禁锢,封建程度达到顶峰。
对外,高度集权的自满蒙蔽了统治者的双眼,数百年的闭关锁国,使君不见海外的急速变迁,不见枪支炮火乱斗的热武器世界,不见地理大开发下的资源累积和掠夺,不见境外虎视和贪婪的眼光,关上的是睁眼看世界的机会,关上的是进步的时机和交流的远见。
权贵的权利膨胀,满人一贯粗放豪野的行事使其心中并无忧民意识,圈地运动逐渐兴起,在规定的时间里骑着马跑,马能跑多远那么地就有多大。
刚开始圈的地确实是无主荒地,后来演变为强硬占地,依靠农耕的百姓要么流落街头,乞讨度日,要么卖身为奴换得生存的机会。
另一方面,重农抑商的政策一如既往,社会流动性小而稳固,人口却保持增长,逐渐形成了无以为继,人多财少的局面,百姓的生活条件愈发困苦,偶遇天灾人祸,便是一场足以毁家灭族的灾难。
清朝帝国就如曾经一声长啸震天地的林中之王,逐渐安于享乐和无上的地位,停滞了疾速扩张的脚步,只余下臃肿的身体和浑浊双目,在其统治领域内的百姓,受到的是压榨和欺侮。
鸡毛铺就满怀温暖
北方之冷,眼中能看到"北国风光,万里雪封"的壮阔风景,身体上能感受到的却是是绝对的低温带来的物理伤害。
在这样的严寒的日子里无防护地睡上一晚,不仅会被寒气入侵损伤身体,更有甚者,冻得牙齿颤抖唇色发乌,身体逐渐停止了制热运转,街头巷尾的角落里无知觉地痛苦又沉默逝去,贫民的无奈和悲哀在这样的苦难日子里迎来了尽头。
鸡毛房,清代北京城的特有之"景",因其屋内铺就满地鸡毛而得名,简陋至极,却为衣不蔽体的无数流浪者和贫民带去了满怀温暖。
与豪门深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腐朽破烂的小屋,在清代,这样的小屋多集中分布在北京城的边缘地带,鸡毛房也常常是这样的破旧小屋。
鸡毛房,又称鸡毛店,火店子,一般不大,屋内没有桌椅板凳,棉絮铺盖,只有地上一层鸡毛。有些苦中作乐的人,进入鸡毛房以后,便脱光衣服,全身置于鸡毛之中,在鸡毛柔软的触抚中安然入睡,一夜无梦。
还有更讲究一些的,地上铺上一层鸡毛,屋顶上吊一个鸡毛做成的四方盖子,等房子里的人满员了,一个挨一个躺下之后,便利用滑轮将大鸡毛盖子满满放下来,和地上的鸡毛合拢在一起,着实是以鸡毛为席,又以鸡毛为被了,还美其名曰"鸡毛小店赛天堂,铺天盖地也平常"。
至于为什么不用棉花或者寻常被褥,也是因为入住的人第二天离开时常常会偷挟被褥,或将其改制成身上衣物,或偷偷藏起用作下一个寒夜时的温暖之源,久而久之悬挂的鸡毛被形成了,用时下滑,晨时收起,循环利用,不知为多少人带去了一点希望和暖意。
最后的救命稻草
尽管鸡毛房成为了无一屋可归者眼中理想的天堂,且现代对鸡毛房的解释多为"旧时私人或公益团体所开办的供乞丐或穷苦人取暖的地方。”
然而在仲山的《批本随园诗话》里有简明的记载:“京师鸡毛坑,专为乞丐而设,冬夜无火,以鸡毛围身,相倚而睡。鸡毛每筐值一二文,店钱则四文而已"。可见鸡毛虽廉,却不是无偿赠予,本质上只是一种极为简陋的旅店。
鸡毛房内人员拥挤不堪,气味难闻,卫生堪忧。
清代著名诗人蒋士铨曾经以《鸡毛房》为题写过这样一首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黄昏万语乞三钱,鸡毛房中买一眠。牛官豕棚略相似,禾杆黍秸谁与致?
鸡毛作茵厚铺地,还用鸡毛织成被。腹背生羽不可翱,向风脱落肌粟高。天明出街寒虫号,自恨不如鸡有毛。呈嗟乎,今夜三钱乞不得。
明日官来布恩德,柳木棺中长寝息。无疑,漂泊的贫民挣扎在生存线上,商人重利不讲情,交不上旅费便会被毫不留情地驱赶,尽管鸡毛区区二文,却是多数贫苦之人在凛冽寒冬中能够抓住的救命稻草,民苦,百味交织,更甚黄莲。
"朱门酒肉富且臭,路有白骨无人收",这是封建王朝下阶级差别的真实写照。生死,爱欲,自由,这些需求逐级递增,却成为了很多清朝流浪的贫民永远无法触及的奢望。
在居无定所的日子里,他们苦苦抓住每一个活下去的机会,严寒的冬日为他们的生存带去了重重困难,鸡毛房却是他们能够存活的希望,在鸡毛房度过的每一个夜晚,人们也许能够舒展开挂满郁结惆怅的眉头,卸下无形的重担,以一个短暂的甜美梦乡,求得努力生存下去的勇气。
时光流转,转眼清朝覆灭,鸡毛房也成为了历史上的而无记忆的存在,欣喜百姓幸福生活安乐,祈愿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