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是什么样的 百姓生活过得有多艰难
还不了解:康乾盛世的读者,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乾盛世之下,为什么百姓还过得十分艰难?
灾民告状的怪事
你一定以为,康乾盛世之下百姓生活幸福、丰衣足食,一派繁荣之景。
不过真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现实恰恰相反:百姓终日战战兢兢,过得十分艰难!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康乾盛世是个骗局吗?其实看看乾隆亲手办过的一个案件就懂了!
公元1757年,乾隆正好到民间去视察民情,在路过山东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江苏布政史彭家屏来见驾,乾隆就对他按例询问,比如你们那里的百姓生活的怎么样,庄稼长的好不好。
一般官员说一些让皇上高兴的话,比如百姓生活幸福,全是皇上皇恩浩荡,就算是完成任务了,不过彭家屏是个意外。
他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原本是河南人,后来调到江苏去为官,一直非常清廉、深受朝廷信任,后来升到了布政司的位置,也就前两年刚刚退休。
这一次其实是他听说皇上在山东,特意千里迢迢赶过来的。
当乾隆对他询问时,他回答道:我的老家夏邑发了大水,百姓们都吃不上饭了,现在到处都是流民,河南巡抚报喜不报忧,隐瞒灾情,请皇上处置。
彭家屏口中的河南巡抚叫做图勒炳阿,他是乾隆亲手提拔的,非常精明能干,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欺君罔上。
因此乾隆就想,彭家屏早已经退休了,一个退休的官员不在家养老,却出来妄议朝政,而且告的不是江苏,而是自己的老家。
这显然是逾权了,另外也可能是彭家屏与图勒炳阿有旧怨,这一次想通过灾情夸大其词,来诬告图勒炳阿,借此扳倒他。
不过乾隆也不是个昏君,虽然心里有了定论,但是也不能就此下结论,他决定先调查清楚再说。
乾隆让彭家屏回到老家,然后通知图勒炳阿一起去河南勘察灾情,等他们勘查完就向他汇报,当然了,这是明面上的工作,背地里乾隆就派出了自己的心腹观音保去秘密查探。
做完了之后,乾隆就继续上路了,原本以为这事很快就水落石出,两个人总有一个在撒谎,处置起来就很简单了。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这时候,一个意外让这件事彻底复杂了起来。
他在路上遇到两个老头来告状,这两个老头浑身破破烂烂、骨瘦如柴,将乾隆给吓了一跳,一询问才得知,原来他们是河南来的灾民。
这就奇怪了。
河南距离山东有数百公里远,两个流民连饭都吃不上,他们是怎么一路走到山东来的呢?这显然很反常。
想到这个可能性,乾隆立即让人把这两个流民抓到牢里审问,不想这一问,还真发现了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
灾情背后的秘密
乾隆认定这背后有阴谋,于是对这两个灾民进行严加审问,这一番审问后,果然问出了一个叫做段昌绪的秀才。
段昌绪资助这两个流民一路从河南到山东,为的就是让他们去皇上面前告状,不过告的不是图勒炳阿,而是夏邑的县令孙默。
孙默仗着手中的职权贪赃枉法,对灾民视而不见,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却无奈,于是段昌绪想出这个办法,让灾民去皇上面前告状。
乾隆心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跟自己想的差不多,背后一定还有事情,在真相没有查清楚之前先不要轻举妄动,于是将这两个灾民先暂时关押了起来。
他带着这些人继续往前走,没过两天,乾隆竟然又遇到来告状的灾民,这接二连三的人来告状,傻子也该了解没有这么多巧合了。
如果不是有人在背后策划,这些灾民是如何一前一后、全都跨过上百公里远来找到自己的呢?
乾隆对这个灾民进行了审问,最后没查出来什么,他的确是一路乞讨过来,正好遇上了皇上的队伍,就想着顺路告个状。
这下乾隆算是明白了,看来夏邑是真的有灾害,只不过可能不是那么严重,毕竟前面两个灾民就是背后有人。
他们的背后一定还有一个更大的势力在策划,很显然,乾隆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早已退休的彭家屏。
这样的政治阴谋乾隆见得多了,他在皇位上几十年,自然有着非同常人的远见,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定论。
想到这里,乾隆决定要将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如果有人在中间搅弄局势,他绝对不会姑息。
就在这个时候,被派去河南查案的观音保回来了,当乾隆看到他的样子的时候,被活活吓了一跳。
只见观音保此时也是浑身脏兮兮的,衣服被扯烂了,跟那些灾民别无二致,谁也不了解他这一路上到底经历了什么。
原来观音保去了河南后,发现这里的确发了大水,并且受灾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百姓无家可归,整日流落街头。
为了不被饿死,他们只能忍痛卖儿卖女,四处都是断壁残垣、饿殍遍野之景,这一幕让他非常震惊。
调查清楚后观音保就动身回去了,临走前为了能让乾隆相信,还特意买了两个小女孩,这两个小女孩只要300文就买下来了。
难以想象,300文还不够皇上喝一杯茶的钱,竟然能买两个活生生的人,此时乾隆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非常生气,立即开始处理这件事。
到了卖儿卖女的程度,说明灾害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是长期的重灾导致的,而图勒炳阿却隐瞒不报、欺君罔上。
作为父母官,孙默对灾情视而不见,任由百姓遭受苦难,两人都必须要从重处理,于是乾隆立即将他们都革职查办。
只不过此时乾隆还没有想到,事情才刚刚开始。
结局让人疑惑不解
这件事环环相扣,必然不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能操纵的,乾隆还要通过秀才揪出背后的那只大老虎,而这只大老虎不是别人,正是彭家屏。
夏邑县令孙默得知皇上要查办自己,他当即就决定先下手为强,给自己找一个保命的手段。
他找到了跟他作对的秀才段昌绪,下令去搜他的家,段昌绪多年考进士却不中,当秀才已经当了很多年了。
孙默是个明白人,他了解,这种郁郁不得志的秀才多少都对朝廷有怨念,家中难免会写点痛骂的话,只要找到一点罪名就能做实了。
他把段昌绪家中的书本笔墨全拿走了,回去让人仔细检查,只不过这一查竟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他竟然在段昌绪的书本里找到了吴三桂的檄文!
这个檄文就是吴三桂的造反文书,虽然他并不了解段昌绪保存檄文的目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必死无疑了。
随后孙默联合图勒炳阿立即将这份檄文上交给乾隆,乾隆也非常惊讶,原来段昌绪一直想着反清,这才在中间搅局。
乾隆下令将段昌绪斩首示众,而孙默与图勒炳阿两人破获了一起反清大案有功,算是功过相抵,官复原职。
如果是按照正常人的思维,事情水落石出,灾害情况属实,那么最开始禀告灾情的彭家屏是不是有功之臣呢?
结果恰恰相反。
乾隆先是昭告天下,此次即使发现灾情是他自己及早察觉,并不是彭家屏上报后才发现的,而彭家屏作为退休的官员,越级上报、妄议朝政本应斩立决。
不过他现在网开一面,只命令彭家屏自行了断,而他的家产都分给老百姓。
至于那三个先后告状的灾民也全都处死,如果人人效仿他们,肆意拦路状告官员,必定会引起混乱。
所以天下的百姓应该以他们为鉴,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到这里为止,这个案子才算是彻底结束了,虽然乾隆的每一步都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这个结果还是让人无法理解。
欺君罔上、致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毫发无损、甚至还立了功劳,而冒险为百姓争前途的好官却丢了性命。
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百姓无人敢再多说半个字,对于当地的父母官,不管好坏都无人敢去检举。
时间久了,一些手中握有职权的大臣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对朝廷报喜不报忧,做出了一派盛世的景象。
此后天下果然太平了很多,各地的百姓都是丰衣足食、岁月静好,再也没有人来御前告状,乾隆对于自己治理的盛世十分满意。
人人都认为乾隆是个英主,但是剖开表象去看内里,原来早已烂到了根底,这就是盛世之下,百姓却过的异常艰难的原因,不得不说乾隆杀一儆百的方法用的太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