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的涨幅是怎么样的?清朝人口为什么能快速增长?

  清朝人口的涨幅是怎么样的?清朝人口为什么能快速增长?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当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朝时期的人口增长则很有代表性。明末清初,中国人口有一次的急速下降,至顺治末年达到谷底。此后,经历康乾盛世,清朝人口的增长一反中国人口过去的波浪式增长型态,呈现斜线上升,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一)清朝以前的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相传最早在公元前21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就有过人口统计。当时“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全国人口总数为“(一)千三百五十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这项人口统计数字,因我国有文字记载是从商朝开始故不一定可靠。最早能证明中国进行过人口统计的文字资料是从商代殷墟出土的各种甲骨卜辞。从甲骨文中的记录来看,商代已经有登记的典册,这是已发生统计的萌芽。

  西周时期有关人口统计的记载就比较多了。《国语.周语上》记载,周宣王“三十九年,占于千亩,王师败绩与姜氏之戎”。为了补充兵员再战,宣王“乃料民于太原。”料民,即人口统计,这是中国现存史料中有关人口调查统计的最早记载。与此同时,周天子还设置了专司人口统计的官吏。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兼并战争的需要,诸侯纷纷开始更为完善的人口统计。商鞅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在秦国开创的“什伍连坐法”户籍制度,以加强对人口的管理控制外,还首创人口出生、死亡动态登记制度。从此,中国社会走向了编户齐民的时代,人口统计变得更加完善,数字也更加准确。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也就是公元二年,进行了全国性的人口普查。《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当时国家户籍为12,233,062户,人口59,594,978人。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正式记录的人口统计数字,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全国和分地区的人口统计数字。汉以后,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人口数字较不可信。

  隋统一后,统治阶级采取了如“大索貌阅”“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黝陆(升迁)”等新的人口统计方法,人口检括措施和人口管理措施。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通典.食货志.历代盛衰户口》记云:“管户总八百九十一万四千几百九,管口总五千二百九十一万三百九,此国家极盛也”而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人口的数字是五千两百万。

  唐宋以降,中国人口呈波动上升趋势。明宪宗成华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全国的人口只有四千六百万,而到明晚期,人口达到了一亿至两亿之间。万历时期,全国人口约为1.5亿。

  (二)清朝人口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统计

  1.明末清初的人口锐减

  明末清初,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高峰。因为流寇扰乱、清兵入塞、入关战争与三藩之乱的关系,人民生命与财产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而饥馑、瘟疫使得中国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与此同时,史书上关于战争所引起的残暴屠杀的记载不可计数。

  李自成三次攻打开封的战役中,“时流贼围开封久,人相食。守臣谋引黄河灌贼。贼知,予为备;令其党黑蛇刘都古决河灌城。城内之水几与城平……士民溺死不可计数。”另一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实行灭绝政策,“坑成都民于中园”。“贼兵……不论老幼男女,逢人便杀”。“成都有大城小城……尽为瓦砾矣。献忠又令其众遍收川兵杀之,及其妻子男女,惟十岁以下者仅留一、二”。

  而在清军入关过程中,暴行更是惨绝人寰,其所实行的“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也为大规模屠杀提供了借口。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满清罪行罄竹难书。有关史料记载,清军占领江阴后“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据统计,清军入关导致至少5000万人民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死于战乱。而明清之际总人口的跌幅估计可达40%,从崇祯元年(1628年)以来平均每年下降19%,至顺治末年达到谷底,全中国登记在册的人口仅仅只有1400万。

  2.康乾盛世时期人口的快速发展

  康乾盛世,开启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事爆发,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是盛世的最主要的表现。

  以康熙为代表的清初统治者实行“安民”、“宽民”的政策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人口增长,特别是“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的伟大改革措施彻底消除了一直悬在中国“人头”上的“蛇影”,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再加上人们的传统观念促使清代的人口以前所未有的势态急剧膨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五千万,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而且生活基本上比较安定。从康熙51年永不加赋后至雍正12年,21年中人丁的年增长率达达到13.4%,实际人口增长率将更高。最令人震撼的是乾隆6年至道光15年,100年中我国人口连破四道大关。在乾隆六年突破一亿,在乾隆27年突破2亿,在乾隆55年突破3亿,在道光四年突破4亿,年增长率超过25%。一个世纪的人口增长以几番的倍数超越了数千年的人口积累,呈指数爆炸式的增长趋势,中国人口史在这里第一次写下了奇迹。

  3.清后期人口的回落

  “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十九世纪末,清朝因为太平天国的起事、捻乱与回乱等战乱损失不少人口。这一时期,战争规模空前巨大,波及范围也非常广。

  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战斗区域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正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和人口稠密区,因此造成的损失巨大。以天京保卫战为例,清军(以湘军为主)投入兵力21万,伤亡数万;太平军投入剩下的全部兵力数十万,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捻军在华北的起义,回民在西北的叛乱,使得战乱区域几乎遍及全国。再加上这一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口下降趋势明显。更为严重的是天灾的频繁出现—仅光绪三年山西、陕西发生的旱灾,因饥荒与暴乱而死的人达一千万以上。但一直到清末,中国的人口总数依然维持在三亿到四亿之间,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滑坡。

  造成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

  1、明朝留给清朝的好底子。据葛剑雄老师在《中国人口史》中的推算,明末的中国人口在1.5亿-2亿左右,虽然明末清初中国遭受了严重的战乱,人口损失非常严重,但总量还是在一亿以上,高于史书上统计的5000-6000万,也远高于网络上流传的2000-3000万。一亿这个数量已经远高于之前所有朝代的人口峰值数量了,明朝留给清朝这么好的底子,也正是清朝人口增长的良好基础。

  2、社会秩序日趋安定。清朝前期的100年时间内由于时局不定,战乱频仍,清朝的人口增长一直非常缓慢,甚至还有所下降。乾隆中后期后,由于清朝对外用兵基本结束,内部叛乱减少,社会秩序日趋安定。人们安居乐业,又没有别的消遣活动,所以生孩子便成了最大的乐趣,致使人口很快突破2亿、3亿大关,到咸丰时期,清朝人口突破4亿。

  3、清朝赋税政策的影响。赋税向来是封建王朝调节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而人头税则是其中的关键,由于人们普遍贫困,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生孩子的欲望。不过康熙却取消了人头税政策,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1721年全国在册人丁数目为基准收取地丁银,此后滋生的人口补全丁数后不计在内。而雍正时期又推行“摊丁入亩”,极大减轻了没有土地和土地稀少家庭的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4、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人口数量虽然起来了,但如果粮食不够吃,必然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危机,这是我国古时候封建王朝崩溃的重要原因。不过清朝却很巧的赶上了好时期。来自美洲地区的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在明末已经引入,到清朝时期得以大力推广种植,这极大的改善了清朝的粮食结构,提高了粮食产量,也缓和了突出的人地矛盾,为4亿人口的口粮供应提供了保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