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清宫举办过多少次宴会?举办宴会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乾清宫举办过多少次宴会?,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乾清宫家宴

  在元旦、万寿、除夕或其他节令,还在乾清宫摆家宴,即皇帝与后妃等共同与宴。这是为数很少的、皇帝与后妃等人在一起进膳的时刻。但仍是一人一桌。平时各在本宫进膳,有时皇帝召某妃嫔侍膳,也不同吃。《国朝宫史》载,与宴后妃等皆穿吉服。皇帝升座、降座奏中和韶乐,后妃等行礼时奏丹陛大乐。

  进馔、进果、进酒时分别奏丹陛清乐、中和清乐,并有承应宴戏。《节次照常膳底档》载,乾隆二年除夕乾清宫摆家宴的情况是:皇帝宝座前设金龙大宴桌,摆群膳、冷膳、热膳四十品,有各种糕点、果品、小菜和青酱,皇帝用金匙、象牙筷,并摆有花瓶和纸花。左边:皇后,头桌宴(即头等宴)一桌,摆群膳三十二品及各种点心,也有花瓶和纸花;娴妃,二桌宴一桌;嘉嫔、陈贵人,三桌宴一桌。

image.png

  右边:贵妃,头桌宴一桌;纯妃,二桌宴一桌;海贵人、裕常在三桌宴一桌。此时妃、嫔等人数尚少,二等三等宴桌比皇后桌上的食品要少。所用餐具亦不一样,均用高桌,坐于椅上。晚宴于酉时(下午六点前后)开始,先摆热膳,进汤饭,然后进奶茶,开始转宴。最后是酒膳、果茶。

  千叟宴

  在乾清宫曾经举行过两次千叟宴。一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次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规模最大,年龄在六十年以上的有关人员三千多人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宴会,其中大臣、官吏、军士、民人、匠艺等各种人都有。乾隆皇帝当时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九十岁以上的到御座前赐酒,并赐予每人以拐杖及其他物品。宴会上联句赋诗,共和诗三千四百多首。显示“普天同庆,共享升平”,以安抚民心。

  清朝似乎不大愿意搞宴会,或者把宴会看得太神圣,总之宴会不多。而康熙、乾隆、嘉庆三朝却有三次请老头子们吃饭,亦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上不可多得之盛事。

  康熙六十一年,岁在壬寅,康熙帝忽发奇想,找来一帮六十岁以上的老头儿,搞了第一把老头儿吃饭大会。

image.png

  又过了64年,第一把老头吃饭大会时才12岁的帝孙弘历,已经当了50年皇帝,年已75岁而且自觉工作业绩不亚于其爷的乾隆帝,认为也应该整一次老头儿吃饭才是。便在该年正月初六那天,召集60岁以上的诸臣、王公、台吉(蒙古诸部小王子)、民族首领乃至绅士兵丁、农工商民进宫来吃了一把老头儿饭,参宴者3000余人。

  乾隆年老,便知老年人行走不便之苦衷,下令大臣70岁以上,官员兵民90岁以上,准许儿子或孙子搀着扶着背着抱着入宴,并按一品大员礼遇接待。这次岁数最高的老头儿是司业(国家大学校长)郭钟岳,年已105岁。

  这把老头儿吃饭,颇有家宴味。皇帝竟把自己的“家”——乾清宫,改成了食堂。弹拨乐队摆在乾清宫檐下,打击乐队摆在乾清门内。几百张宴席桌,从殿内一直摆到乾清宫的大院子即天街里。殿内当然坐的是皇帝;廊下50席坐的是王公及一、二品大员;甬道左右124席坐的是三至五品官员;大院里382席,六品以下官员及无品的士兵、百姓、手工艺人亦即广大群众大案子就餐。除皇帝一席面南以外,皆以甬道中心线为轴,左右即东、西对面,席上都张起了青色的帐篷。

  大清早,被邀请的老头儿们便哆嗦地在乾清宫门前站队等候,直到太阳光雾沉沉地掉了几点下来,大门才开,人们开始实行对号找座,站着。又老半天,太阳光不雾沉沉的了,纠察队不知纠了几遍,大家都循规蹈矩鸦雀无声了,弹拨乐方才奏响,皇帝迈着宫廷步摆手入座。忽听赞礼官大喊:排队——进——。

image.png

  轰然一声,打击乐震耳欲聋,大家便捧着激跳狂跃的心,迈着小步往上凑。接下来是:跪——拜——。乐止!三跪九叩,这些家伙就跪倒爬起三次,每次老老实实磕了三个头,共九个。进座,再磕一个,坐。喝一口茶,再磕一头。丝竹乐奏,皇帝喝一口茶,再磕一头。侍卫们倒茶,再磕一头。接着摆水果,可是谁也没敢吃一口,却又磕头。

  丝竹乐又奏,皇帝喝一盅酒,大家再磕一头。一品大臣和90岁以上的老头儿爬到皇帝面前跪着接受皇帝赐酒,皇孙、皇曾孙又出来给大臣斟酒,同时,侍卫给其他老头儿倒酒,又分小吃食到各桌,大家又积极磕头一个。才上菜,又磕一头。丝竹乐奏,演员们跑上来唱几句戏。撤菜。大家知道皇帝送客了,便在赞礼声中跪倒爬起三次,磕了九个头。弹拨乐又奏响了,皇帝摆摆袖子走了。

  按皇帝委托,管宴王大臣分送纪念小礼物给老头儿们。礼物无非是如意、手杖、朝珠、缯绮、貂皮、银牌,多少不一,轻重不一。大家跪着接受。趔趔趄趄的老头儿们,终于出了乾清宫门,又跪倒爬起三次,磕了九个头。完事!

  这顿饭,一共磕了33个头。不知几人头昏,几人头疼,几人感冒,几人中风,几人住院,几人正寝。不管他。反正光荣!反正千叟宴载入了史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