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依旧有太监被送入紫禁城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还不知道:清朝太监的网友们,

  清朝灭亡后,宫内那么多太监都被送到什么地方去了?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好奇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太监会有三个去处,一是回老家,或者被自己的亲戚收留;二是到各地寺庙出家,因为多数太监也没什么钱,出宫后根本没法养活自己;第三种是那些在宫中地位比较高的太监,出宫后还能靠自己置业,但这毕竟是少数。不过清朝灭亡后,依然还有太监被送入紫禁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溥仪的一生可谓是悲惨至极,做了大半生的傀儡,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之前几乎没有一天是依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溥仪在世61年,直到1959年12月4日接到毛主席的特赦令被抚顺战犯管理所释放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后才开始了自己的真正人生,只是那个时候溥仪已经53岁了。

  溥仪的一生是极其不寻常的一生,他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变更,在前两个朝代中他做了三次皇帝,其中最短的一次仅仅只有12天。

  1912年,2月12日,溥仪养母隆裕皇后在国民政府的逼迫下以皇太后身份颁布《退位诏书》,自此溥仪退位。在《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一项中,明确列出了皇帝退位之后保留的一些权力。其中,有一条明确写明: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这实际上已经废除了太监制度。

  清朝灭亡后,国民政府并没有亏待溥仪,还是让他生活在紫禁城内,并且啥也不用他干,每年还给他400万两白银当做生活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可能对400万两白银的概念比较模糊,当时的1两白银换成人民币是220元,那么总共差不多溥仪的年薪是9亿人民币。

  但是这么多的钱也架不住紫禁城内人口众多,即使清朝已经覆灭,先不论各宫主子和宫女,光太监就超过1500余人。溥仪为了继续维持高品质生活,便打算变卖家当,在建福宫内收藏着上百万件自夏商以来的很多名人字画、青铜器、金佛、瓷器。消息传出当晚,建福宫内便燃气熊熊烈火,从晚上十点多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扑灭。

  这是因为晚清的朝廷不景气,太监宫女都会时不时的盗取宫中珍宝用来傍身。当溥仪刚想盘点他的这些家当时,一场大火烧光了里面所有的宝物,丢失的物件也就无从查起了。

  溥仪为了自己的安全,于几日后命令:每位王爷、太妃身边各留20名太监,其余所有太监一律驱逐出宫。这一决策虽然是为了溥仪自己的私利,虽然使成百上千的人失了业,但象征着再也不会有社会底层人物被阉割。

  不少小太监被赶出宫后,因没任何生活出路,走出宫门就跳进了筒子河。没有勇气寻短见的太监因无处居住,只得暂住位于故宫正北方中轴线的燕翅楼。一些中层太监平时攒了一些赏钱、工资,再顺手牵羊几件宝贝,出宫后总算是不愁吃住。只有少部分高层太监早已在宫外置办好大宅,顾好佣人,回家当起了大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在清朝覆灭的当年,仍然有人坚持把自己的儿子女儿卖到紫禁城当太监和宫女。由于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明令禁止这种惨无人道的交易,所以有很大一部分送子当太监的人的路被堵塞了。转眼过了4年,到了1916年。清朝的残余皇室不顾中华民国的反对,竟然私底下仍然在干这种见不到人的勾当,到处招收太监。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就是在1916年被净身送到紫禁城的。

  孙耀庭,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人。1916年净身,从紫禁城出来后,曾在摄政王载沣家里继续伺候婉容。一个月后,婉容去找溥仪,他才彻底结束了太监生涯。1996年,孙耀庭在北京的古庙中去世,享年94岁,自此中国流传千年的宦官制度终于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太监虽然没了子孙根,但是封建思想却深深地扎根在他们内心深处。1959年,溥仪出狱。他直接去探望了住在庙里的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太监,向他们连连道歉,但太监们仍在叫他“万岁爷”,真是令人感叹不已。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