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吃的御膳到底是怎么样的 御膳真的有电视演的那么好吃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皇帝的御膳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如今的清宫剧之所以火爆,除了各种"腹黑"、"宫斗"之外,皇宫中富贵奢华的生活也是非常吸引眼球的卖点。在无数妹子眼中,穿着富丽堂皇的旗装,端坐在各式制作精美的红木家具上,品茶、听戏、小憩......整个人一下子就高端大气了起来。
▲影视剧中的嫔妃装扮都是华丽无比
而在吃货眼中,最有吸引力的就莫过于传说中的御膳了。在民间的传说中,御膳房中隐藏着无数技艺高超的名厨,所用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门、珍贵无比,什么燕窝、鱼翅、熊掌、猩唇.....自不必说,还有各种诸如"花雕茯苓猪"之类罕见奇巧的食材,勾的人食指大动、垂涎欲滴。
于是,从民国时期开业的"仿膳"到现在,各种"X家"宫廷菜层出不穷,有的还被传得神乎其神,更不用提大家耳熟能详的"满汉全席"了。
御膳,几乎成了都市传说中的一大创作素材。
▲满汉全席一度成为了宫廷菜的代表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御膳真的这么好吃吗?答案还真未必是肯定的。
1、 悲催的皇帝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一日三餐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偶尔少吃一顿,还得挨上妈妈的好一番唠叨:什么对胃不好啦、影响内分泌啦......基本约等于大逆不道。
如果按照各位妈妈的理论,清朝的皇帝估计身体都好不了。因为在当时,就算是九五之尊,一天也只能吃两顿饭。
按照清宫的规矩,宫中一天能够称得上饭的,只有"早膳"和"晚膳"两次,分别在卯正二刻(6:30)和午正二刻(12:30),虽然时间上有浮动,但最晚也不会超过下午四点。
▲皇帝与嫔妃共同用膳实际上是比较少的
一天两顿,自然要正式一点。从清朝开国以来,"早膳"和"晚膳"的菜品数量不定,但最少的时候也有几十道菜,加上各类点心、水果之类,总得有上百样。
问题在于,皇帝虽然号称真龙天子,但毕竟还是个人,就算再能吃,胃也就那么大,别说一百道菜,就是一千道,吃不下去也是白搭。
更要命的是,虽然御膳菜品众多,但按照清宫规矩,为了防止有人摸清皇帝的口味,进而下毒谋害,每道菜只能品尝三口,多一筷子都不行。
▲皇帝的贴身太监除了要替皇帝试菜,监督皇帝不能多吃某一道菜也是重要工作之一
这就很悲催了,就算皇帝再不挑食,可总有个喜好。哪怕天天都是满汉全席,也不可能样样都爱吃,好不容易碰上合口的菜,吃三口就要端下去,还不能表示反对,的确是憋屈不已。
皇帝如此,各宫嫔妃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皇帝和妃子动不动就要吃点心也就不奇怪了:不是因为馋,真的是饿啊!
▲皇宫中的点心五花八门 也能见到民间流行的点心
另外,按照清宫《膳底档》的记载,御膳以各类常见肉食为主,并没有什么非常稀罕的食材,而且口味清淡平和,菜里加点酱料就算是重口味了,什么"辣炒"、"醋溜"等刺激性口味压根就没有。每天都是一种口味,再好吃恐怕也得腻,难怪太后、皇后等嫔妃动不动就要自己开小灶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吃饭有限制,可以用水果之类的补嘛,既满足了食欲,又对身体有好处,不是很合适吗?但实际上,即使皇帝富有四海,有时候还真不是要什么有什么的。
我们现在四处可见的荔枝,在清朝却是超级稀罕的一种水果,就算是皇帝,想要甩开腮帮子大吃一顿,也是求而不得的一件事。
当时,皇帝想要吃新鲜荔枝,只能依靠福建等地的"荔枝供":矮株荔枝树开花结果后,便移栽在木桶内运往京城,放置在皇宫的暖房里,等待它自然成熟后方可食用。
▲想吃口新鲜荔枝在古时候可不是容易事
这种运输方法,听上去就麻烦的要命,但关键是,费了这么大的人工和精力,皇帝还是吃不上几个。
根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福建送来的荔枝成熟了,数量可观——整整四十个。这四十个荔枝,除了皇太后分到两个之外,其他各宫嫔妃受宠的人手一个,不受宠的干脆没有——花费无数心思争宠,才能享受到一个荔枝的待遇,实在是有点惨。
自然,这四十个荔枝除了分给后宫嫔妃外,皇子皇孙、王公大臣也是不能忽略的,到最后,真正能落在乾隆皇帝嘴里的,恐怕也没几个了。难怪乾隆皇帝写诗感慨:"应为尝新荔子到,又教梦里一相逢"——吃荔枝也能入梦,皇帝也不是多么幸福啊!
2、 皇上的饭局
除了日常的饮食之外,作为一国之君,皇帝也少不了要组织个饭局什么的。毕竟嫔妃和皇亲国戚太多,如果不经常聚一聚的话,估计皇帝自己都认不过来。
按照清朝的规矩,每逢节庆、寿辰、婚事等等时候,宫中都要举行"内廷家宴",特别是皇太后过生日,算是后宫中的头等大事,仪式也就超级隆重。
▲太后寿宴是每年皇宫中的一大盛事
按照雍正、乾隆两朝老臣鄂尔泰所著的《国朝宫史》记载,太后寿宴时,皇帝要先去陪太后用早膳,皇后以下的嫔妃、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外藩亲王则陪太后用晚膳,"各以次列坐观戏,恩赐酒肴果实",期间各种祝寿礼节花样繁多,动不动就要起身磕头谢恩,根本不可能安安稳稳地吃点东西,与其说是宴会,不如说是遭罪。
除了家宴之外,皇帝在元旦、冬至等节日和国家有大事件时,都要在太和殿宴请群臣。自然,其中也是各种繁文缛节,比如皇帝敬酒要敬九次,每次大臣都要行一跪三叩礼,一整套规矩下来,大臣们累得够呛不说,菜也基本上凉透了,自然更不可能好好吃饭了。
而在清朝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就是在康熙和乾隆年间所举办的"千叟宴"了。
康熙和乾隆在位都在六十年以上,为了庆祝这中国历史中"唯二"的记录,康熙和乾隆这祖孙俩分别举办过两次千叟宴,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就是嘉庆元年正月,也就是乾隆退位太上皇后举行的一次,列席人数3000余人,加上列名的达到5000余人。
▲乾隆千叟宴图
这次宴会开席达到800桌之多,花费的钱财、物料更是数不胜数,仅制作菜肴烧掉的柴火就有将近4000斤,算得上是中国古时候宫廷宴会的巅峰之作。
3、 最后的辉煌
乾隆皇帝之后,清朝国力骤然而衰,随之而来的就是御膳的衰退,每顿饭的菜品数量逐步减少,待到道光皇帝登基后,御膳更是马尾栓豆腐——提不起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位道光皇帝,和他的爷爷乾隆的性格简直是两个极端——乾隆喜欢奢华,花钱流水一般;而道光皇帝的性子与其说是简朴,不如说是抠门更恰当一些。与他爷爷相比,道光当的可能是个假皇帝。
▲道光皇帝长得这么瘦 很有可能是饿的
登基之初,道光皇帝就颁布了《御制声色货利谕》,号召满朝文武力行节俭,为天下百姓省财。
文武百官自然一头雾水:上百年的祖宗规矩摆在这儿呢,您能怎么省?道光帝自有办法:朕省给你们看!
不得不说,道光皇帝的执行力还是非常强的。在他当政的三十年里,裤子破了就打补丁、文房四宝用便宜货......三伏天里,本来宫中每天都要供应西瓜解暑,他觉得浪费,大手一挥:全取消,大家喝凉水也很好嘛!
千辛万苦嫁入宫中,大夏天连口西瓜都吃不着,道光皇帝的嫔妃简直都要哭出来了:说好的荣华富贵呢?童话里果然都是骗人的!
道光皇帝"抠"成这样,御膳自然也就没法讲究了。道光八年正月初一,新春佳节,道光皇帝的早膳是:"浇汤煮饽饽、羊肉丝酸菜锅子、熘鸭腰、鸭丁炒豆腐、鸡蛋炒肉",说实话,比一般百姓家庭强不了多少。
当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道光的这种节省对于当时的大清王朝来说,基本也就是个象征意义。
清代欧阳昱写的《见闻琐录》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道光皇帝与大臣潘世恩交谈,向他询问市面上鸡蛋的价格,潘世恩不敢直说,最后给了个相当模糊的价格,"价昂者七八十枚(文),价贱则八九枚"。这两个价格差别如此之大,估计潘世恩早知道宫中报价有猫腻,这是拼命往回圆场呢。
▲历经乾、嘉、道、咸的四朝元老潘世恩
但潘世恩贵为军机大臣、一品大员,想象力还是不够丰富,因为接下来道光皇帝的话能把他吓一跟头:"朕食一鸡卵,需钱一千二百枚。"
看到了吧,道光帝自诩勤俭,内务府的上下人员,该怎么捞还怎么捞,该怎么乐还怎么乐。说白了,就是哄着道光皇帝,让他过把当明君的瘾罢了。
没有富国强兵之道,只会一味节省,本末倒置的道光皇帝并没有挽救大清国运,加之在他之后掌权的慈禧太后又是个标准的吃货,御膳的标准再次攀升,直逼乾隆时期,花出去的银子更是不计其数。最终,大清朝还是无可挽回地成为了历史,而绵延了上千年的御膳,也随之变成了人们口中的一段传说和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