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选拔有多荒唐?一州知府可以随口任命
发布日期:2022年6月27日
81次浏览
清朝原本很重视地方知府、道台的选拔,但后来人事秩序逐渐混乱,州县官员甚至可以随口任命。
慈禧有次让翰林院汇报江西民情,恰好在当天值班的张履春就去了。不管他汇报得怎样,反正慈禧记住了他。次日朝会上,湖北武昌知府之职空缺,不等军机大臣推荐人选,慈禧随口说:“张履春可用。”军机大臣面面相觑,但又不好反驳,只能回去点名。
差役前来报喜时,出身寒微且资质一般的张履春根本不信,说:“你们别想诈我的赏钱!”直到见了正式文书,他才相信自己从七品编修一跃成为四品知府了。
还有一次,当年会试头名是湖南考生谭延闿,慈禧立刻联想到湖南籍的“乱臣贼子”谭嗣同,便将谭延闿踢出一甲之列。而在之前选派各省乡试的主考官时,慈禧同样任性,云贵两省的正副主考官分别是李哲明、刘彭年、张星吉、吴庆坻,只为讨个“明年吉庆”的口彩。
1843年,翰林院、詹事府联合大考,有个老翰林自知实力不够,便请主考官许乃溥关照,许乃溥让他在试卷的空白处略洒几点墨水作为记号。
当时还是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也参加了这次考试,恰巧不慎在试卷上滴了几点墨水,结果许乃溥误以为那是老翰林的试卷,将其评为二等之末。更巧的是,道光亲自翻阅拟定名次的试卷,看到曾国藩的试卷时有事离开,随手将其放在最上面便下发了。主考官以为这是皇上特意提拔,便定曾国藩为二等之首,事后曾国藩连升三级,那位老翰林则被淘汰出局了。
他们选官之所以如此荒唐,是因为他们将国家权柄当作私产肆意挥霍,不料最终自食苦果,空留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