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犯人对宁古塔谈之色变 这个地方是怎么样的人间炼狱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代宁古塔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代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很恐怖吗?被流放的犯人为何都恐惧去宁古塔?

  在清代说起宁古塔是让人谈之色变的地方,素有“人间炼狱”之称,在清代犯了法的人最害怕的就是被流放到宁古塔,下面就说一说为什么清代人对流放宁古塔如此害怕。

image.png

  宁古塔是满清龙兴之地,但气候苦寒,生存条件恶劣

  其实宁古塔算是满清的龙兴之地,宁古塔位于东北边陲地区,也是清代时期东北边境的重镇,宁古塔具体位置位于现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海林市和宁安市境内。

  宁古塔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遗址在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海林市境内,宁古塔旧城始建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兴建了宁古塔城,建好之后努尔哈赤曾派重兵镇守。

  后来到了康熙五年(1666年),辅政大臣鳌拜下令在原渤海国首都上京龙泉府的遗址上修建了宁古塔新城,也就是现今宁安市境内。

  因此清代时期指得流放宁古塔都是流放到现今宁安境内的宁古塔新城,黑龙江地区是中国最东北的地区也是极为寒冷的地区之一,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现在的黑龙江老铁们住着暖和的暖气房,吃着冰棍,出门还有厚重的羽绒服御寒,还能生活得不错,但是清代人没有暖气也没有羽绒服,因此宁古塔这个极寒气候的地方对于没有羽绒服没有暖气的清代人来说那就是苦寒之地,让人畏惧。

  所以别看宁古塔是满清龙兴之地,但那还真不是当时符合人生活的地方,气候苦寒,生存条件恶劣,绝对是一个苦地方。

image.png

  而且在当时来说宁古塔不仅是苦寒地区,还是一个战乱不断的交战区。在努尔哈赤时期,只在宁古塔设立了宁古塔总管,是正三品的军职,但是到顺治和康熙时期,沙俄开始不老实了,频繁侵扰清代东北边境,主要侵犯的地区就是宁古塔,因此康熙扯宁古塔总管,改在宁古塔设立将军驻防,称为宁古塔将军,是正一品的高级武官。

  从改设宁古塔将军之后,宁古塔地区就成了清代抗击沙俄侵略的前线阵地,战乱不断,即便后来康熙时期宁古塔将军萨布素率领宁古塔大军击溃了沙俄的大军,收复了沙俄侵占的雅克萨城,迫使沙俄与清代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了中俄边境之后,沙俄在后来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入侵宁古塔边境,但边境上的小摩擦却还是没断过,所以在清代发配到宁古塔意味着还要受到边境摩擦的危险。

  在清初被流放到宁古塔的文人吴兆骞就记载过宁古塔的气候为: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吴兆骞是顺治和康熙时期比较有盛名的文人,他曾被人诬陷流放到宁古塔,后来经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恳求其父大学士纳兰明珠鼎力相救,吴兆骞才被康熙特赦回江南老家,吴兆骞从宁古塔回到江南老家之后不久就因适应不了南北气候去世了,可见宁古塔有多么恐怖。

  因此气候恶劣,还总被沙俄骚扰,这么一个气候又不好又有战乱的地区,谁愿意去呢?所以宁古塔就成了清代惩治犯人的流放地区,毕竟犯人流放不是让你去享福,而是让你遭罪去了,所以宁古塔成了一个完美的流放犯人地方。

image.png

  宁古塔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流放的路程遥远和在于给披甲人为奴

  其实宁古塔单以地理位置偏僻苦寒来说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被流放到那里的人一路要经历漫长的旅途,要了解在清代犯人流放都是用脚走着去的,就算现在非常发达的高速公路,从京城到宁古塔全程都需要1000多公里,更何况清代还没有发达便利的高速公路,需要绕路而行,这样的话至少要走上2000来公里的路程,如果不是从京城发配的话,从南面发配的话那路程就更远了,都有可能甚至走出上万公里的路程。

  想一想这一路上是带着枷锁用脚走,再遇上品行差点的官差,对犯人稍加折磨一番,就这样流放一路,以当时的落后医疗条件就几乎很少有人能活着走到宁古塔了。

  可以说流放这一路能活着走到宁古塔的犯人几乎就是九死一生,但是九死一生的到了宁古塔之后他们所面临的环境会更加让他们没有尊严。

  被发配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大多都会被判处给披甲人为奴的惩罚,这里就要说一说什么是披甲人了。

  在清代的八旗制度中有三种身份,分别是旗丁、披甲人、阿哈,旗丁就属于普通的八旗士兵,身份地位是这三等身份中最高的,阿哈就是包衣奴隶,是这三等身份中最低的,而披甲人则介于旗丁与阿哈之间,身份略低于旗丁,高于阿哈。

  披甲人在清初时期是指的非满洲八旗兵丁以外的士兵,比如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投降过来的士兵,民族不一,但是都投降了清代,因此以身份而论自然要低于纯正的满洲八旗士兵了,所以被称为披甲人。

image.png

  在努尔哈赤时期,他派遣了少量八旗精锐统领着各民族降兵组成的披甲人部队去驻守宁古塔,自此之后披甲人就成了清代常驻宁古塔的部队。

  披甲人部队在宁古塔地区驻扎下来之后,不光是负责防务,还要负责开垦耕种宁古塔的土地,清代身份等级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在宁古塔开垦耕种,因此披甲人也算是亦农亦兵性质的大军。

  后来披甲人也成了世代镇守宁古塔地区的军事力量,也就是说爹老了,儿子就得出来当差替父从军继续镇守宁古塔,世世代代永驻宁古塔。所以由于披甲人世世代代常年替清代镇守宁古塔地区,因此清代一统全国之后对他们的福利待遇也非常高,比一般的八旗大军待遇还要高一些。

  到了乾隆中后期,披甲人部队由于青黄不接,人数减少很多,因此乾隆又调派了不少满洲八旗军去协防,并且乾隆改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将其从正一品武官略降半级成了从一品武官。所以披甲人在这一时期之后不单单单指的是各民族降兵,也引申为驻守边关的军人含义。

  宁古塔地区范围极大,清代把宁古塔的土地分给披甲人,但是地广人稀,披甲人根本就耕种不过来,所以清代提升披甲人的福利待遇之一就是赐予他们奴隶,把犯法的人判给披甲人为奴,让披甲人去剥削他们,用他们去干活。

  因此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其实就是去开垦了,如果分配给他们的披甲人主子人品比较好的话,他们的日子也能过得好一些,如果披甲人主子很刻薄的话,那他们就惨了,整日都要劳作受到剥削。

image.png

  男犯人发配过去大多是干重体力活,女犯人发配过去那就成了伺候披甲人的丫环,甚至一部分女犯人身体都会被披甲人霸占。

  所以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主要是去宁古塔地区进行开垦,毕竟宁古塔是苦寒地区,没人愿意往那迁移,因此清代只能发配这些罪人去开垦宁古塔。这就像最初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是一些英国的罪犯被发配过去开垦一样。

  其实宁古塔的犯人只要渡过那九死一生的路程到那也不都是被披甲人剥削,有文化的人可以去教书,会经商的人就去帮披甲人经营生意,只有什么都不会的人才会被派去干重体力活。

  上面提到过的康熙时期抗击沙俄的宁古塔将军萨布素就是世代镇守宁古塔的披甲人后裔,萨布素的祖先哈木都率部投降努尔哈赤,于是努尔哈赤派哈木都率所部以及各族降兵组成的披甲人部队镇守宁古塔,因此萨布素对宁古塔地区有着深厚的感情。

  萨布素也是对宁古塔地区作出重要改革的官员,他在管理宁古塔地区时提倡兴文教,重视商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在他的管理下宁古塔地区甚至整个黑龙江地区发展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清代也是自萨布素之后,当地官员开始重视让发配过来的犯人发挥自身特长来发展建设宁古塔地区。

image.png

  写在最后

  所以说清代的犯人都惧怕去宁古塔,主要是因为这个地方在东北苦寒地区,路途极其遥远漫长,死在发配路上的概率很大,到那几乎是九死一生。

  宁古塔地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这发配一路的颠沛流离以及这个地区本身的苦寒性质,还有就是到了之后会成为披甲人的奴隶,进行重体力劳动,这才是让清代人说起宁古塔来就害怕的地方。

  如果宁古塔地区本身真的那么可怕,那现在生活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那一片的东北老铁们岂不是扎心了,现在冬天去黑龙江游玩其实别有一番风味,东北的老铁们可是大冬天能在家里热得吃雪糕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