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没落真的都是慈禧太后的责任吗?
慈禧太后作为历史人物,她的评价一直不好,其实慈禧太后的功罪自有论断,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评说慈禧太后的目的,不是为了谩骂,不是为了泄愤,不是为了引发不必要的仇恨,不是为了耸动普通人的耳目……
历史已经成为陈迹,一切都已经过去。
不论您对清廷怀了怎样复杂的情感,清朝的历史,它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人可以否定,没有人可以抹杀。既然清史是国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还是要平心静气地去细读、去明习、去深究。
如果,我们对于清朝的历史、甚是是中国的一切历史,都不能认真学习和研究,不能严肃严谨对待,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能鉴古而察今,不能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规划和展望未来,那么,历史循环论可能就成为历史的真实。
很多人一看到慈禧太后这几个字,不看相关内容,便开始谩骂、诅咒……想想都有些可笑。
反过来假设,要不是因为满清出了一个慈禧太后,按照一些人的结论,满清大概就不会倾覆灭亡。如果满清没有倾覆灭亡,很多人不是还要活在所谓“万恶的封建社会”里?很多人的生活,还不是要继续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民族优先论者,很多人还不是要处在异族的统治之下?对于大家而言,还不是要在帝制的阴影里继续挣扎?
可惜,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因为以前写相关话题时,碰到一些反应激烈的人,今天,要继续写同类的话题,所以,先讲讲道理!有人可能听不懂,且随他们去,我只尽心即可。
关于慈禧太后夺权一事,记得最早在电影里看过。那时候,也没有在意,以为是为了剧情、以为是为了刻意丑化其人,才刻意制造出来的情节。
后来,读清人笔记,发现,关于慈禧太后夺权一事,清人的笔记中也有记述。
那么,今天就在这里跟大家说一说相关情况。
本文出自清代梁溪坐观老人的笔记《清代野记》卷上《文宗密谕》一节。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春,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并进逼京城。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自圆明园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市)。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清文宗在热河行宫病重,七月十七日清晨,病逝,享年31岁。
病逝之前,咸丰帝对朝廷的事情,已经做了安排:遗命怡亲王爱新觉罗·载垣、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爱新觉罗·肃顺、富察·景寿、托和络·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尽心辅弼现皇太子——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赞襄一切政务。由此,也就有了所谓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
据说,朝廷大事之外,咸丰帝还对后宫的事宜也做了处置。
病重临终之前,咸丰帝密授给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一份朱谕。
所谓朱谕,按照清廷制度,凡有异常重大处分,于内外奏章或特降圣旨,由皇帝以朱笔批示、书写,以示郑重,称朱批谕旨,简称朱谕。
咸丰帝给慈安太后的朱谕之中,明确写道:
如果有人凭借着自己的儿子是皇帝,就骄纵放肆,违制越度,有不法的行为,你可以按照祖宗的家法,对其进行处置。
当然,咸丰帝非常明白,皇后(慈安)虽然是六宫之首,但是,皇后没有育成皇子,一旦自己驾崩,新皇帝的母亲懿贵妃(慈禧)肯定会在地位上威胁到皇后;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权力的通性。
另外,皇太子年幼,咸丰帝认为自己驾崩之后,朝廷外面虽已安排了顾命大臣,但是,宫廷内部却有些复杂:
一边是年幼的新皇帝,一边是内宫权力之首的皇太后(自己的皇后),一边是地位低于皇太后的新皇帝生身之母(自己的懿贵妃)。
基于对慈安的信任、对慈禧的嫌猜,咸丰帝以正式文件——朱谕的方式,在其去世前,对后宫做了万全的安排。
虽然,清文宗咸丰只活了31岁,但是,从他对后事的安排、从他对死后朝廷和后宫的布局看,他在政治上的历练还是可圈可点的。
计划安排是一回事,执行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清文宗咸丰帝驾崩之后,慈安太后曾经把咸丰帝的朱谕出示给慈禧太后。
慈安太后这样做的目的,大概是要向慈禧太后警示:我这里可有先皇的遗旨,你可要小心着点!
对于慈安太后手中握着的这道先皇遗旨,慈禧太后心中还是很害怕的,她也感到了危险和恐惧。因为这,在慈安太后面前,慈禧太后总是揣摩她的心思,想办法曲意逢迎她。
慈禧太后对慈安太后的照顾与顺承,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她这样做,也不是只在一朝一夕之间,而是持续了很多年。
这样看来:
一则,慈禧太后很有心机,很会琢磨人的心思;
二则,在处于相对弱势时,慈禧太后对权力有危惧,对制度有遵从;
三则,慈禧太后有耐心,可以在相对弱势时,耐心行事、耐心等待。
就是因为慈禧太后种种顺从的表现、种种未曾逾越的举动,而且,还有长时间的不露痕迹,这一切,都让慈安太后大大放心、大大安心。
后来,慈安太后大约有了结论,她以为:慈禧太后是没有什么非分之心的。话说,有一次,慈安太后生了一点小病,几天都没有好起来。太医诊断之后,进呈的药方,慈安太后吃了之后也不怎么见效。因为是小病,慈安太后后来也就不服药了,谁知,她的病竟然就好起来了。
这个时候,慈安太后忽然发现,慈禧太后的左臂上缠着纱布,她很是惊异,问慈禧太后是怎么回事。
慈禧太后回答说:“前天的参汤,是用我左臂上的一片肉与人参一起煎熬而成的,我也是看太后生病,心中着急,聊尽心意罢了!”那时候的人,也是奇怪。
如果是在今天,有人说,自己割了身上的一片肉给其他人炖了药汤喝,我想,喝了药汤的人,得知此事后,大多数情况下,他不呕吐半天才怪呢!
中国历史中,关于割肉疗疾的记载太多,大多都是为了宣扬孝道。须知,孝道是需要提倡的,但是,愚昧无知的割肉是需要批判和杜绝的。孝道中的割肉,是出于亲情。慈禧太后的割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权力的谄媚和表忠。很多人都在笑话慈禧太后,可是,他们却从来不笑话自己对权力吮痈舐痔的丑恶嘴脸、卑鄙行径。
慈安太后听说慈禧太后为自己的小病而割臂和药之后,很是感动,也非常伤怀,她哭着对慈禧太后说:
“我真的没有想到,你竟然是这么好的人。我不知道,先皇为什么还要怀疑你、防范你呢?”
慈安太后这一感动,她马上命人取来咸丰帝临终前遗留的朱谕,当着慈禧太后的面,让人烧掉了。
慈安太后焚烧咸丰帝朱谕的想法,大概也就是要表示:
既然你对我真心,那么,我也要对你诚意!
不想,朱谕焚烧之后,情势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此以后,慈禧太后逐渐变了另外一个人:她开始行为放肆,她开始语言不逊,她开始事事专权;遇到重大事项,慈禧太后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必须和慈安太后商量一番,而是她自己一个人就做了决定。
看到慈禧太后的变化,慈安太后追悔莫及。可是,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笔记作者误作光绪二年)春夏之间,京城之中忽然盛传,说是慈禧太后生了大病。
传闻出来之后,没有过几天,就说是慈安太后死了,而慈禧太后的病也痊愈了。之后,就有人传言,道是慈安生病之后,慈禧太后命令太医院用不对症的药方治疗慈安太后,最后,把慈安太后给治死了。慈安太后的丧葬仪式也非常简单草率。二十七天之后,一律除去孝服。
慈安太后死后,慈禧太后竟然没有服丧守孝。另外,大臣进入内廷面圣奏事者,也穿着常服。
笔记作者惊叹,说是:国母之丧,这样办理,是自古以来少见的事情。
这个时候,笔记作者正在京师,他在光侍御(不详)家中做主事,所以,这些情况他都知道。从咸丰帝公元1861年死,到慈安太后公元1881年亡,首尾共计21年,其间,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共处了21年。这21年之中,两宫皇太后之间,是如何地合作与斗争,是如何地支撑满清的江山社稷,都不是简单的一两件小事就可以讲清楚、说明白的。
21年,不是个短时间。就年龄来说,慈安太后还比慈禧太后小了两岁。如果说,慈禧太后是个狠角色,那么,慈安太后也绝对不是平庸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