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黄马褂有什么特权?揭秘黄马褂的至高荣誉
很多清宫剧中,“赏穿黄马褂”都能让臣子们欣喜不已。只因小小的一件黄马褂里,蕴含着大大的能量,绝对可以让受赏者成为人群中最靓的仔。
比如周星驰的作品《九品芝麻官》里,黄马褂便显露出超强的威力。片中周星星挖空心思设套,骗的奸角常威要受大刑,正准备让他“爽到极点”,没想到常威的“干爷爷”李公公颠颠一到,把“黄马褂”往常威身上一披,那竟然就打不得了。
一件黄马褂,就能让常威转危为安。这清朝的黄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权?
一、至高荣誉
清朝时期的马褂,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官方服饰。作为“行服”的一种,马褂通常下摆四边开叉,衣长及股,袖长至肘,便于骑马射箭或是完成一些幅度较大的动作。
在所有的马褂中,明黄色马褂的江湖地位最高。这是因为明黄色是皇帝的专用色,只有皇帝近身侍卫或是特别赏赐者才可以穿着。一旦皇帝赏了谁一件黄马褂,不仅史书上要将赐穿黄马褂一事大书特书,朝中百官也会从此将受赏的人看作皇帝宠臣,丝毫不敢招惹。
“钦赐黄马褂”的功能很强大,但想要拿到这份赏赐却并不容易。据《清史稿·舆服志》记载,想要穿上黄马褂,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成为皇帝出行时随行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这类人员穿着的黄马褂,称作“行职褂子”,用料没有花纹图案,只能上班时间穿,下班以后就不能再穿出来了。等于是“工作服”。
第二种是皇帝狩猎时赏赐的。清朝皇帝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向来有狩猎的习惯。若是有人在皇帝狩猎期间时表现出众,或是向皇帝进献的珍禽异兽众多,便会有机会得到黄马褂的赏赐。
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黄马褂,称作“行围褂子”,用料主要是鸟类的内层羽绒毛与线绞在一起织成,不仅光滑美观,还自带防雨的功能。
不过,这种黄马褂也只能在跟随皇帝狩猎时才能穿,若是平日里私自穿出来嘚瑟,那便是犯禁,分分钟被人送去刑部问罪。
第三种得到黄马褂的方式是建立特殊的功勋。这样得到的黄马褂称作“武功褂子”,可以在任一隆重场合穿着,以示荣耀。
由此看来,清朝的黄马褂绝不是想穿就能穿,尤其在对黄马褂管制严格的康乾盛世时期。诸如《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连贬十八级后,灰溜溜去了杭州还摆着大将军的谱,穿着黄马褂去看城门的桥段,放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就是嫌死得还不够快了。
清代人对于黄马褂的重视,也让黄马褂成为当时最特别的重要衣着,以至于近代作家兼服饰史大牛沈从文也说,“钦赐黄马褂”,是清代人的至高荣誉。
二、泛滥成灾
说来年羹尧们也实在有些“生不逢时”,偏偏遇到了管理黄马褂最严格的清朝前中期。朝廷不仅黄马褂赏得少,还把穿着场合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弄得年羹尧们只好在清宫戏里,过一把黄马褂不离身的瘾。
但咸丰年间起,清王朝内忧外患的形势,也叫黄马褂里的“武功褂子”,成了一项非常诱人的赏赐。比如平定太平天国的僧格林沁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曾被“钦赐黄马褂”。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曾获得一件“黄马褂”。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黄马褂”,就是晚清风云人物们的“标准配置”。
比如1896年,晚清“洋务运动”领军人物李鸿章访问美国时,就在公开场合穿上了黄马褂。一下子吸引了50万人驻足围观。无数人为亲眼目睹了著名的黄马褂而兴奋无比,引得《纽约时报》都专门撰文报道了此事。是为这位“东方俾斯麦”一生里又一荣耀时刻。
可惜,瞧新鲜的外国人不知道,大清的黄马褂,此时已不太值钱了。
黄马褂的“贬值”,从太平天国战争晚期就开始了。那时候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玩命似的封王,清廷则玩命似的赏黄马褂,双方犹如比赛一样,都想看看谁家的赏赐先掉价。
比赛的结果,便是太平天国之乱平息后,江宁府天赐福典当行回收黄马褂回收到手软。想来天赐福典当行的老板永远不会忘记,在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做着生意,结果却遇到了一个被裁撤的军爷,硬要当一件黄马褂给他。
老板再三推脱,那人却抽出腰刀大闹当铺。无奈之下,典当行老板只得按那人要求,以50两纹银的价格回收了这件烫手的黄马褂。
本以为破财免灾,谁知从那以后,隔三差五就有人来当黄马褂,有的还是双眼花翎的。典当行老板心知情况不妙,急忙求助江宁知府涂宗瀛。
一开始,涂宗瀛本想把黄马褂回收完了作罢,于是他资助了典当行老板一些钱,让老板只管回收,谁知黄马褂却越收越多,甚至连江宁府的其他当铺,也有人来典当黄马褂了。
涂宗瀛意识到其中有诈,连忙派出捕快查办,最终发现除了前期回收的部分黄马褂是真的,其他黄马褂都是一个与曾国藩有点交情的小作坊老板私自生产的山寨品。
事情虽然真相大白,但曾经代表着无上荣耀的黄马褂,竟泛滥到有点功勋的阿猫阿狗,便能人手一件,甚至连私人老板也敢山寨。晚清黄马褂管理的松懈,或可窥得一斑。
《故事会》杂志2005年的经典故事《吓死人的黄马褂》,也生动描绘了这“黄马褂贬值”的雷景象:湖南某县县令新官上任,正要抖几下官威。但没想到带人出去抓赌,抓到的赌徒,身上竟都带着“御赐黄马褂”,打不能打抓不能抓,只能憋气放人了事。回衙后想拿衙差撒气,没想到衙差一解衣服,人家身上也穿着黄马褂。原来这县里的赌徒和衙差,都是当年参加过太平天国战争,获得“钦赐黄马褂”的老兵。如此雷景象,也吓得县令“跌跌撞撞走下堂来,”连呼“卑职该死”。
更严重的是,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了,黄马褂的贬值,依然加速度。到了清末年间,不止有军功能获得黄马褂,连皇帝太后身边的亲随,也有机会得到黄马褂。
比如给慈禧开火车的司机,都曾获得过黄马褂。此事经过电视剧《走向共和》的加工,演变成了慈禧赏完黄马褂,还下令司机去外国使馆门口招摇下,真是连老祖宗定下的黄马褂穿着场合的规矩也不顾了。
虽然电视情节出于野史,但倘若真有此事,那便应了一句话:真不嫌丢人的。
这么一个至高荣誉,到了晚清,泛滥到这个地步。黄马褂如此,大清江山又能好到哪去呢。这小小一件黄马褂的堕落,何尝不是大清朝加速衰落,最生动的缩影?
马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