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保甲制度是什么?保甲制度有何作用

  前段时间保安很火,上了热搜。保安和民警对于中国的治安起了很多作用,使千千万万人受益。古时候中国在战乱时期有军队保护,和平年代其实也需要维护治安。

  因为古时候相对现代来讲,也不是很安全,没有摄像头,没有DNA,再加上违反乱纪如强盗、私盐、飞贼、拐卖人口等官府无法杜绝的情况使民众生活实属不易。

  由于中国人口庞大,地域众多,人口的大量流动使社会不稳定因素丛生。其实古时候的执政者也知道这个问题,专门做了很多法律和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保甲制度。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推行保甲制度,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明末清初的时候,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国各地都盗贼蜂起,流民四散,人民苦不堪言。

  清廷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决定采用保甲制度,并被后来所有的君主所继承。清朝中后期的时候,保甲制度已经不好使了,老百姓纷纷不买账,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image.png

  一、保甲制度综述

  保甲制度是中国古时候封建统治者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受盗贼和不法者的困扰而建立的一个民兵制度。它规定一户家庭为单位,十户为一甲,甲有甲长,十甲为一保,保有保长,在汉代五家为一"伍";唐的四家为一"邻",五邻为一"保";到了北宋,十户为一保;到了清朝分为保甲和牌甲,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这就是保甲制度在各代不同的标志。

  保甲制度规定如果一家有罪,其他九家必须告发,谁不告发和犯法者同罪。如果某人犯罪,其他人都要告给甲长,甲长告给保长,保长告给县官,再最后提交到兵部,如果其中一级出了差错,会受到重罚。它使信息高速畅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府行政效率,但是也使诬告、造谣更容易让当事人受到伤害。

  那保甲制度是怎么来的呢?战国商鞅变法时期,商鞅把军编同时也用到了民间。他开辟道路,编制队伍,实施了连坐制度。当时在《秦律》也不是很详细。

  保甲制度真正作为一种地方政治制度开始实施的时候是在北宋,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为了强兵,推行保甲法,试图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一支民兵。但是,由于守旧派过于强大再加上当时环境不利,保甲制度并没有执行,北宋末期就被废除了。

  在历朝历代,它的称谓和规制不尽相同。宋朝以前它叫乡里,元朝时期叫它村社,明朝叫它里甲,因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所以那个时期保甲也执行的最严。

  那保甲制度好使吗?有什么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保甲法规定的很清楚,一般用来治安、民兵、强身健体,随着社会发展只剩下治安的功效了。

image.png

  王安石在免役法里规定,只要参与民兵,就可以不用做差役,也不用交免除差役的钱。王安石当时的保马法使地方盗贼减少,地方井然有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资金(免役钱)、、扩大军队(战时可以直接当士兵用)、提高素质(训练锻炼身体)。

  二、清朝的保甲制度

  那么清朝为什么要执行保甲法呢?清朝入关以后,因为综合因素,人民期盼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环境。保甲法在维护治安这一块,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某人犯罪后,官府很快就能知晓并做处理。这使得原本动荡的社会开始慢慢稳定下来。

  甲申之变,清军入关。据记载,在天津地区逃海的难民上万人被,这些难民乱成了一锅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摄政王多尔衮下令试行保甲。保甲制度是当年单纯就是为了安置难民,没想到有奇效。

  康熙年间,旗民被编入了保甲。为了彻查朱三太子案,加强了保甲制度。保甲也比清朝初期控制力强了很多。雍正时期保甲制度范围进一步扩大,乾隆时期不仅范围上比以往扩大,规定"保长要一年更换一次"、"甲长要三年更换一次"。

  到了那时保甲制度基本固定不变了。由于保甲甲长出现了市井无赖滥竽充数的现象,各地的督抚要求减设牌头、慎重选择和免点甲长、设立保甲房书吏等,户部同意了慎重选择保甲甲长的提议,但是仍旧没有作出有效的策略。

  据清朝文献记载,此次保甲制度的整顿把范围再一次扩大,把在内地开张贸易和置实业的人、旗民村庄、盐厂和矿厂工人、绅士、边外蒙古地方种地民人、沿海商渔船只、船员、水手、内河船只、寺观僧道等等。

  慎重选择保甲长,由士民公举,然后由保官点充,甲长的职能范围也随之扩大,不单单维护地方治安,还专司查报甲内的一切违法乱纪扰民的现象,以及面生可疑的人,还调解纠纷,参加赈灾,宣讲法令,教化民众,征收赋税等等。

  可以说乾隆是对前面清朝统治的归纳改进,这是清朝对保甲制度的最大范围的更改,此后清朝再无更大的整顿和修改。

  三、 保甲制度在清朝中后期宛如鸡肋

  在清朝中后期的时候,保甲制度的功能性越来越小,邻居之间、上下行政单位之间彼此生疑,很多人也是听到空穴来风的消息就直接上报,也有的因为某件事情导致邻里相处不愉快为了报复邻居造成了很多的冤假错案。

  人们对此苦不堪言,甚至民怨沸腾,纷纷要求取消保甲制度,取消保长。清朝的统治者以为就靠保甲制度可以使自己的治下社会安定,人人都不再有对大清江山觊觎的想法,做到满汉一家。其实只是自己做梦罢了,老百姓根本就不买账。

  从保甲制度的发展演变来看,它的出现是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统治者维护国家次序,保障社会治安,维持臣民安居乐业和经济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国家统治有一定的效果。

  保甲制度从商鞅变法开始使秦国从一个穷困弱小的边陲之地一跃成为关东六国合纵所不能胜的强国,可谓如虎添翼。这种制度也被历代所继承。

  尤其是北宋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所提倡的保甲法再配合保马法,使北宋对西夏熙河地区的战役取得了首次大胜,这是因为保甲在战时提供了合格的兵源,保马给军队提供了合格的马匹。到了元朝时期,保甲制度的负面作用开始大于它的正面影响了。

  明朝的时候,保甲制度严苛,对人民的思想压迫大于对社会治安的防控。清朝前期,保甲制度对安置难民起了良好的作用,使这些难民有事可做,又能强身健体,又能提高素质。随着清朝的统治范围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保甲制度也变得很难操作,大家唯恐告状告得晚了,互相彼此生疑,不利于人们之间的团结。

  但是它连坐的特点,使民众也受到了一定的控制,有时甚至让下面的人苦不堪言甚至民怨沸腾,所以这种制度对封建社会利弊参半,随着时代发展也会被淘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