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 赵武灵王为什么将他送回秦国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赵武灵王和秦昭襄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如果你以为赵武灵王是看上了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八子,那我只能说你太小看他了。

image.png

  这是一个庞大计划的最后一步,赵武灵王以天下为棋盘,各诸侯国为棋子,下了一盘大棋。此举既使得赵国的国力达到巅峰,又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硕比赛举鼎,结果被龙纹鼎给砸中,英年早逝。他除了留下一个笑话,更是留下一个烂摊子。

  秦武王膝下无子,他死后,围绕着秦国王位,引发了一场血雨腥风。

  当时争夺王位的是两方势力,一方是当朝太后秦惠文后,她支持秦武王的兄弟公子壮继承王位。另一方则是我们所熟知的芈八子,她支持自己的儿子公子芾继承王位。

  秦惠文后是太后,地位崇高,且在此事上拥有最大的话语权。而芈八子这边,她的兄长魏冉是秦国重臣,双方也算是势均力敌,因此一直相持不下。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所有人都以为秦国内乱在所难免的时候,赵武灵王看不下去了,他决定再插一脚。

  他既没有支持公子壮,也没有支持公子芾,而是提出了第三个选择,那就是芈八子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此时的公子稷正在燕国做人质。在当时,诸侯国林立,各国之间或战或和,经常缔结盟约。为了避免对方撕毁盟约,两国往往会互派王子到对方国家去做人质。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秦始皇的父亲,公子异人了。

  由于此前的布局,赵武灵王和燕国打了声招呼,便将公子稷给带走了。芈八子一看,既然赵国支持公子稷,那她也支持公子稷好了,反正都是自己的儿子,支持哪个对她来说区别不大。

  最终,在赵武灵王和芈八子的共同努力下,秦国避免了内乱,公子稷成功继承秦国王位,史称秦昭襄王。

  赵武灵王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赵国,这只是赵国霸业的开始罢了。

  而想要了解赵武灵王的整个计划,则要从他继承王位开始说起。

  整个计划的开端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赵武灵王继位,然而他刚继位便面临着一场重大危机。

  自古以来,王位更替都会导致政局不稳,正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于是魏、楚、秦、燕、齐五国打着参加赵肃侯葬礼的旗号,各派出一万大军护送使者前往赵国,史称五国会葬。

  虽然说得好听,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这是打算来赵国捞好处的,如果让他们得逞了,估计半个赵国就没了。

  赵武灵王第一次意识到,强大的国力是多么重要,弱者只会被人欺负,而强者则没人敢招惹,你不欺负其他人就不错了。

  好在,各国并不齐心,这才给了赵武灵王可乘之机。

  首先,他下令全国戒严,同时赵国开启军队总动员,做出随时准备开战的样子。

  然后,他当机立断与韩国、宋国结盟。三国形成了一张并不严密的包围网,一旦开战,秦、魏、楚、齐四国便要面对两面、甚至三面受敌的情况。

  此举的目的在于威慑,使得四国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为赵武灵王后面的行动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image.png

  接着,赵武灵王花费重金,换来越国出兵攻打楚国。楚国和越国本身就有旧仇,因此双方一打起来就什么都顾不上了。

  赵武灵王又故技重施,请动了楼烦王出兵攻打燕国和中山国。燕国实力较弱,面对楼烦王的攻势,只能全力以对。

  至于攻打中山国,由于其地处赵国腹地,经常跟着其他国家趁火打劫,所以赵国不得不防,干脆先下手为强好了。

  自此,五国联盟只剩三国,还要面对赵、韩、宋三国联盟,这三国只是想捞些好处的,本不想真的开战,加上赵国军队已经动员起来了,只得放弃原先的计划。

  最后,五国只得按照赵国的要求,让护卫的军队都停留在赵国边界,只派使者进入赵国参加赵肃侯的葬礼,一点好处都没占到。

  而此事之后,赵武灵王发誓要让赵国强大起来。但是他首先要搞定两个国家,那便是燕国和秦国。

  插手秦国前,先拿燕国练手

  想要搞定燕国和秦国,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毕竟这两个国家实力不俗,不是那么好拿捏的,必须等待时机。

  不过赵武灵王的运气真不错,他先等到了搞定燕国的机会。

  公元前315年,燕国发生内乱。燕王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被人忽悠准备将王位传给权臣子之。

  问题是燕王又不是秦武王,他是有太子的。燕国太子自然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于是上演了烂俗的桥段,燕国太子向齐国借兵,许诺事成之后给予对方天大的好处。

  此举技能削弱燕国,还能捞到一大笔好处,齐国自然乐意出兵,当即派出了将军市和燕国太子一起出兵燕国。

image.png

  结果,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人们的想象,齐军大败,市被斩杀。于是事情升级成了两国战争,齐军派出大量援军,杀死了燕王和子之,然后又大肆劫掠,燕国太子根本无力控制局面。

  本来事情到这里便可以结束了,从此以后燕国便是齐国的小弟,和它一起愉快地欺负赵国。

  不过此时出现了一个不守规矩的观众,竟然跳上舞台,强行要求加戏,此人便是赵武灵王。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燕国大局已定的时候,赵武灵王却表示支持公子职争夺燕国王位。

  当时,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子职正在韩国做人质。不过这也好办,当时韩国和赵国是盟友,赵武灵王给韩国那边打了声招呼,韩国便放人了。

  于是在赵国军队的护送下,公子职很快便回到了燕国。由于此前齐国军队的暴行,燕国百姓普遍对燕国太子不满,于是纷纷支持公子职和赵军。

  赵军本就占据了地利和人和,又让公子职请动秦国出兵,很顺利地击败了齐军,公子职正式继位,便是后来的燕昭王。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燕国和赵国都关系和睦。而在搞定了燕国后,赵武灵王便开始寻找机会搞定秦国,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切。

  那么,赵武灵王送秦昭襄王回国,到底有何图谋?

  最核心原因:为了赵国的崛起做准备。

  赵武灵王选择的赵国崛起之路是增强武力,具体做法则是实行胡服骑射。让赵国人从习俗到生活方式,乃至作战方式全面效仿胡人。

  这种移风易俗的事情,实行起来必定困难连连,赵国国内上至权贵下至平民必然会有很多人反对,如果此时再有别国介入,赵国就危险了,最差的情况也是持续衰败下去。

  所以赵武灵王必须保证周围国家不会在此期间对赵国出手。

image.png

  而赵国周边的几个国家,韩国与赵国是盟友,有着共同的利益;燕国刚经历内乱,忙着恢复国力,加上燕昭王欠赵武灵王一个人情,不好意思出手;魏国不足为虑,于是只剩下秦国了。

  搞定秦国有多种选择,虽然等着秦国内乱,持续衰弱下去也是一个选择,但是赵武灵王选择了扶持一个亲近赵国的秦王。

  毕竟,秦国家大业大的,一旦其陷入内乱,想要等到其彻底衰败,无力干涉赵国事务,时间太长,存在太多变数,很多国家都会介入其中,到时候就算赵国想置之事外都难了,哪里有空去实行胡服骑射?

  所以,赵武灵王选择了相对稳妥的第二个选项,扶持一个亲近赵国的秦王,不过这秦王的人选也是有讲究的。

  当时,秦国已经有两个王子在争夺皇位了,赵武灵王不管支持哪一个,都只能算锦上添花,效果不大。而最合适的人选,最好是最惨的王子。

  在当时,王子混到最惨的地步,除了国灭,就是去别国当人质了。而赵武灵王的运气不错,燕国就有一个秦国王子,便是公子稷。

  由于此时赵国有大恩于燕国,想要接走公子稷简直是易如反掌。

  而选择公子稷还有一个原因,他是芈八子的儿子。

  从赵武灵王帮助燕昭王夺得王位,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赵武灵王一直在避免赵国投入过多资源。毕竟,他不想过多消耗赵国国力,助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罢了。

  而一旦赵武灵王支持公子稷,芈八子必然也会转而支持公子稷的。毕竟对她来说,只要是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就行了,至于是哪个儿子,她并不在意。

  这样,由于赵国的介入,即使不用派兵,仅仅是表个态,秦惠文后与芈八子之间的平衡就已经被打破,芈八子这边占据了优势,公子稷继位基本问题不大了。

  赵武灵王基本不用出兵,就帮自己看上的王子夺得王位。然后秦国和赵国的关系必然进入蜜月期,加上秦昭襄王还要处理秦惠文后的势力,秦国是不会干涉赵国内政的。

  至此,赵武灵王终于可以施展他的胡服骑射计划了。

image.png

  总结

  赵武灵王费尽心机,帮秦昭襄王夺得王位,为赵国的崛起创造了机会。随后,凭借着胡服骑射,赵国的军队威震天下,即使是强大的秦国也要避其锋芒。

  然而,几十年后,秦昭襄王领导下的秦国,凭借长平之战,歼灭数十万赵军,使得赵国的国势急转直下,到后来最终被秦国所灭。

  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赵武灵王光顾着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却没有考虑过将领的培养,于是出现了赵括这样的“人才”,将他多年的努力都付之一炬。

  如果他早知如此,不知道还会不会将秦昭襄王给送回秦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