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当初没有猜忌白起的话 白起最后能够得以善终吗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王和白起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历史故事中,白起是个赤胆忠心的将军。对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忠心耿耿但这位白将军却被秦王赐剑自裁,其中有什么误会,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诸国征伐混战没有休止,战国七雄分天下,最后还是秦国人笑到了最后,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其中,离不开无数浴血疆场的将军,在这其中,许很多多的人里,我最心疼的,是那个叫白起的将军。
魏冉慧眼识珠,举荐白起为秦国征战
白起一生为秦国征战沙场,赤胆忠心,战无不胜,但是最后却因为秦王的忌惮和猜忌,这位老将军被秦王赐剑自裁,一代名将没有得到善终,反而被君王被迫致死,此举寒了天下名士的心。白起是公子白的后代,公子白是秦武公的儿子,秦武公去世前,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是为秦德公,而公子白则迁居平阳。白起作为公子白的后代,遗传了秦人善武的特点,从小习得一身好武术,同时他还广泛地阅读兵书,因此很有谋略。在白起十五岁那年,他参了军,并且凭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屡建战功。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深陷齐、韩、魏三国的战争,但是白起却不屈不挠地带领着士兵们浴血奋战,这积极的态度引起了大臣魏冉的注意,于是魏冉向昭襄王举荐了白起,从此,白起开始了为秦国征战四方的戎马生涯。
白起平战乱,青史留名
赵国怂恿秦国北方的义渠部蠢蠢欲动,同时,韩魏也联合攻秦。白起为将,以不足韩魏联军的一半兵力,凭借着卓越的军事谋略,调兵遣将,身先士卒,击败了韩魏二十四万联军。这一战,青史留名,这一战,韩魏兵败如山,秦军连克五城,韩魏求和。这一战,打得秦国扬眉吐气,一雪前耻,而白起也因此成名,受封国尉。而白起一生中最辉煌的,要数长平之战。白起攻占韩国后第二年,韩国请服。但是当时从韩国都城到秦国都城的路已经被断绝,所以驻守在此的郡守冯亭率众投降了赵国。对于送上门的土地,赵王很开心,但是秦昭襄王知道后大怒,发动了长平之战。
赵王离间廉颇,白起断粮击败赵国
起初,秦国派精兵攻打赵国,赵国守将廉颇却坚守不出,两军呈相持之势。面对秦国的进攻,廉颇坐得住,赵王却坐不住,他一方面派使臣前往秦国谈判,另一方面又向齐国、赵国等国家求援。廉颇有自己的想法,赵王却听信谗言,与廉颇离间,最后起用了赵拓为将,换掉了廉颇。本来廉颇已经做好了战略计划,突然被换,而新上任的赵拓也有自己的作战方针,这样一来,作战计划被打乱,士兵们军心涣散,战斗力也随之下降。秦国悄悄启用白起为将,而白起起初部下疑阵,让赵军以为秦军不堪一击,在赵军初尝胜利果实时出其不意,夜袭敌营,切断粮道,最后赵军只好困守城中等待救援。被围困四十多天后,赵军终于受不住了,弹尽粮绝,突围失败。秦军击败了大部分的主力军队,余下几十万人均归降了秦国。
白起坑杀降卒,冷血残暴
白起用兵如神,此战打得酣畅淋漓,但是面对几十万的降卒他却犯了难,怎么处理呢?带回秦国吗?彼时秦国地小,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于是白起做了一个未来想起都会后悔的决定--坑杀。就是这个举动,让天下人为之胆寒,大将军坑杀数十万降卒,不可谓不冷血残暴。之后,战神白起还打算乘胜追击,一举攻灭赵国和韩国。这两国国君这下被打怕了,不敢打,也打不起,于是他们就跑去贿赂秦国丞相范睢,以割地称臣的条件请求议和。
范睢受贿离间秦王白起,白起自裁
接受了贿赂的范睢自然是帮着韩赵求情,而且他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一针见血地让秦王坚定了不再攻打韩魏的决心。范睢说对秦王说,白起军功卓著,长平之战后封侯封赏已是位极人臣,这次若再是攻占了韩国和赵国,那功高震主,又该拿什么来封赏他呢?就这样几句话,成功地挑拨了秦王和白起的关系,之后秦王开始了对白起的防范,猜忌怀疑越来越深重,最后派了使者赐白起一柄长剑,让他自裁。白起死的那天,他苦笑着说"我做了什么得罪上天的事要遭受这样的结局",过了很久,他才幽幽地说"我本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人有数十万,我却将他们坑杀,这的确该死",随后从容自杀。
白起的死是必然,因为兔死狗烹是历代帝王的惯用伎俩,就算白起不坑杀那十余万降卒,秦王依旧有理由来挑他的刺治他的罪,因为功高震主,只要是个君王就不得不忌惮。所以白起最后死了,死于自己的信仰,死于对国家的赤胆忠心,而他听了秦王的话从容赴死,是他留给这个国家最后的忠诚。但若是没有秦王的猜忌和忌惮,你觉得他能够善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