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不彻底扫除匈奴,而是建造长城抵御外族呢?

  秦始皇嬴政,秦昭襄王与赵姬之子,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现在喜欢历史的朋友很多,但许多朋友看史书的时候却把史书简化成了文字游戏,完全脱离开当时的社会现实把历史想象成了权谋竞赛,即把很多历史人物对于重大事件的决策完全视为他们基于个人眼界,甚至是个人好恶的选择,但其实在历史上,很多时候是没有选择的,因为各种客观的情况决定了当时无论是谁在哪个位置上,可能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image.png

  比如秦始皇为什么不去打匈奴,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匈奴的土地没法进行耕种,对以农业立国的秦国来说是只出不进的赔本买卖。秦始皇是第一个真正统一中国的人,而他所统一的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在中原地区以农业经济为根本的国家。农业是当时秦国最大的经济基础,也可以说是秦国一切财富的终极来源。

image.png

  (中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分界线,在历史上也基本上是中国农耕区和游牧区分界线)

  而秦始皇所灭亡的六国地区,也都是农业地区,在当时秦始皇在这些地区每占领一块土地,就等于为秦国增添了一份财富来源,而这才是他统一六国的源动力。同时从整个中国的角度来看,农业生产在古代是最不喜欢动荡政局的生产方式,因为在农作物几个月的生长过程中,只要有一天有两个小时发生了战乱,把农田给毁了,就有可能让这里农民一年的工作成果全部白费。所以当时人心思定和人心思安其实已经成为了社会底层的主流愿望,所以虽然六国的贵族强力抵抗,但秦军还是能不断攻城拔寨,最终统一中国,其实这也是因为统一符合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但匈奴地处塞外,其降水量和内地相比要少得多,在古代的科技条件下没法开展农耕,因此也就没法给秦国创造财富。就算秦军能够在战争中占得上风,在当地也没有建立统治的条件,因为即使建立统治,也完全是单向消耗财富,最终反而会影响到在内地统治的稳定,所以得不偿失。相比之下,还是修建长城,增强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难度和成本更划算了。

  秦军的骑兵实力不足以出塞作战

  另外一个许多历史同好容易忽略的问题是骑兵问题。根据历史记载,在战国时期,秦国出动骑兵最多的一次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史籍记载当是:

  秦骑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也就是说秦军用两万五千骑兵断了赵军的后路,又用五千骑兵将赵军一分为二,最终使赵军陷入绝境。所以加在一起是三万骑兵。而秦军当时的战力其实比六国相家都强,所以即使在统一中国之后,整个秦朝的骑兵数量恐怕也不会超过5万骑。而且在看战国史时,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当时记载的军队数量都有数倍的夸大,所以实际数量其实要少得多。

  (秦军当然也有强悍的骑兵,但数量却不太多)

  而当时匈奴有多少军队呢?史书上几次记载都曾经说匈奴冒顿单于发兵四十万南侵,而匈奴的军队基本都是骑兵。当然这个数字肯定也是被夸大了数倍,位同样都是夸大,这边5万左右,那边40万,这个数量级差别还是很明显的。肯定还有朋友要说,打仗又不是光打骑兵,还有步兵呢,秦军带甲百万呢!但桃花石告诉大家,在内地打仗,特别是防御时步兵确实有用,甚至可以是主战力量,但出塞作战,特别是主动进攻,可以说步兵基本没用。

image.png

  因为塞外都是草原戈壁,没有什么地利可以利用,而在草原戈壁里作战,如果你是步兵,对方是骑兵,等于你完全没有了作战的主动权。因为如果双方一接战,对方发现打的过你,当然就打到最后,但一旦对方感觉陷入被动,马上可以骑着马跑了,而你的步兵去追骑兵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哪个方向都是越追越远。所以秦军即使真带甲百万,在塞外面对匈奴也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当时秦军的军事实力在内地当然是超强,但一旦出塞就英雄无用武之地,威力很小了。而后来汉武帝能北击匈奴,其实一个重要的基础也是从汉文帝时代开始,汉朝就大力发展马政,到汉武帝时期经过60年的积累,汉朝已经拥有了40万匹战马,至少可以装备10万骑兵部队,而且武帝时期还从西域引进了汗血宝马这样的优良马种,使汉朝的骑兵实力大大超越了匈奴,这才使北击匈奴成为了可能。

  最后总体来说,对秦国在经济上无意造成的无动力,和骑兵战力不足造成的实力不足,可以说是秦始皇决定修长城而不去伐匈奴的两个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