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如果是扶苏继位 秦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对秦朝扶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扶苏执政,秦国会走远吗?

  历史上,关于扶苏的记录,实在是太少了。在史记中归纳起来有三处。我们看这三处,能体现扶苏的什么信息。

image.png

  第一处:说扶苏在秦始皇坑术士的时候,进行劝谏。扶苏说,现在天下初定,不宜用重刑重法。如果这样做恐怕会天下不安。扶苏的这个谏言,让秦始皇发怒了,于是让他北上,去蒙恬军中做监军。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这一处信息上来看。体现出了扶苏比较有慈悲心。当然也可以说,他对国家向前发展有更深刻的思考。只是可惜,秦始皇不认可。于是被贬。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考虑,他是对的,但是他的劝谏却让自己被贬,说明他没有找准时机。

  第二处:说秦始皇死前,想让扶苏即位。但诏书还未发出,被赵高截胡,然后和李斯弄了手段,把胡亥立为太子。然后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在诏书到达军营时,蒙恬觉得不对,建议扶苏不要着急死,但是扶苏却说,父要子死,不得不死,于是马上自杀了。不久后蒙恬也被逼自杀了。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史记秦始皇本纪》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史记李斯列传》

  从这一处信息,我们看到,使者送来了假的诏书,扶苏并没有什么怀疑,直接就自杀了。

  在这里,我们即没有看到扶苏有什么大志,更没有看到扶苏有什么脑子。要知道,当时在蒙恬的帮助下,扶苏完全是可以不接受赐死的结局反了秦始皇的。但是他没有。愚忠结果也没有忠到点上。被坏人利用了。

  当然了,话说回来,也可能和秦始皇过于强势有关,秦始皇统一六国,功绩在自己看来,空前绝后,所以人也是越来越强横,别人不能有半点违背,在这种强势的威严下,扶苏被吓的胆小怕事。不敢有反抗心。

image.png

  第三处:陈胜吴广起义时,他们用了扶苏的名义。假装是扶苏和项燕进行的起义。然后起兵。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史记陈涉世家》

  从这一处信息,我们得知,后来的陈胜起义,用了扶苏的名义,但是我们再看史记的内容,陈胜后来很快就自己称王了,也没有用扶苏的名字啥的。顶多就是陈胜在起义的最初用了一下。后来就不用了。从这个信息我们看不出什么关于扶苏的性格等上面的信息。最多就是有人根据这个猜测,扶苏的母亲应该是楚国人。

image.png

  综合以上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扶苏的相关信息:

  1、母亲可能是楚国人。

  2、性格仁慈,对国家治理有一定的研究。

  3、智商勉强,情商一般,逆商太差。

  4、缺乏反抗之心,缺少雄才霸主的凶狠。

  假如扶苏上位了,他能让秦国走的更远吗?我觉得大概率不会。估计和胡亥也差不了多少。

  做为一个君王,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第二任君王,他面对的内忧外患是很重的。

  内忧,由于秦始皇建长城,修阿房宫等大量的征用民力,国家已经民不聊生,再加上刚刚被统一的六国旧势力蠢蠢欲动。秦二世时期,陈胜吴广的一声号召,马上全国就乱了,六国回头就全复国了,秦朝也很快就被干成了秦国,再接着连根被端。

  外患,北有匈奴,南有南越,匈奴在那时已经崛起,并且一直有进犯长城之心。虽然一时有蒙恬守卫,可挡,但能保证抵挡多长时间?匈奴在终汉一朝,都是北方一股强劲之敌就可见一斑。

  在这面对内忧外患背景下,当皇帝,光有仁慈之心是不够的。顶多就是在当政后改善秦始皇遗留暴政。但秦二世胡亥也有仁慈之心,也曾放宽秦始皇和柯政,可那又怎样呢?被赵高一忽悠,就啥也不知道了。

  以扶苏在史书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即使他当了皇帝,以扶苏的智商和情商。搞不好也大概率会沦落为赵高,李斯的傀儡。最后也是和二世面对的情形一样,全国各地起义之火飞扬。而扶苏也没有什么逆商。碰到挫折,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基本上也是个二世而亡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