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究竟用时多久?内部是如何修建的?
在古时候的时候一些帝王修建陵墓都会提前很久来修建,比如说秦始皇的陵墓,从开始修建到彻底结束共计耗时三十九年,时间长达那么久可以想象整个结构究竟有多么的庞大。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也就是在这一年,嬴政就开始为自已修建陵墓,直到秦始皇去世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陵已经修建了37年。
这还不算,秦始皇去世后,尸体从沙丘运到咸阳,秦二世即位后,在对秦始皇的尸体进行安葬时,秦始皇陵仍然没有修好,秦二世仍用了2年时间对秦始皇陵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加上前面的37年,一共用了39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任何一座雄伟的陵墓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建成的,秦始皇陵墓也是如此,前后建了39年,古时候的工匠在建陵墓时,也同时需要对陵墓内外结构、安全防盗、保存效果进行各种设计。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秦始皇的陵墓是这样描述: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秦始皇刚即位时,就在郦山开山凿洞,等到统一全国后把七十多万刑徒送到郦山,把隧洞一直挖到有水的地方,用铜封固,然后把棺材安放在里面,仿制的宫殿和各种珍奇宝物都放置在其中,藏得满满的。
让工匠制造带机关的弩箭,有人掘墓接近墓室时就会自动射向目标。拿水银制作成山川河流、江湖大海,使用机械将水银互相灌注流通,墓中天上有日月星辰齐全,地上景象万千,还有利用人和鱼的脂肪制作的蜡烛,很长时间都不会熄灭。
另外司马迁还有关于陪葬人员的记录,秦二世将秦始皇后宫中没有生育子女的妃嫔全部送到陵墓中陪葬,还有制造机关的工匠和建造的奴隶,最先是封藏了墓室的随葬品,接着关闭了墓道,最后放下了墓道最外面的大门,将所有陪葬人员全部关闭在陵墓中。
司马迁所在的时代,已经离秦始皇去世过去了一百多年,司马迁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不仅内部结构知道,连陪葬人员情况也知道?
司马迁所在的那个年代,与秦始皇时期相距不是很久,因此当时的很多典籍都还能够保留下来,司马迁可以查阅这些有关于秦朝的历史典籍,并通过多方考察验证,最终确认皇陵内部的结构。
司马迁本人不是个信口开河之人,他所编纂的史记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就比如史记中记载,皇陵内部有汞做的河流,现在通过仪器检测之后,确实发现秦始皇陵墓之中含有大量的金属汞。
秦始皇的陵墓动用了七十余万民夫,虽然史书记载这些民夫全部都被坑杀。但在我看来,这些人不可能全部都被杀害了,肯定会有一部分人幸运的躲过了一劫,那么就能留下一些皇陵内部构造信息。
而且也没必要全部杀害这些工匠,这些人之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触到最核心的内部构造,很多人都只是为皇陵提供物资,这些人自然能够存活下来,同样也留下了一部分皇陵信息。
由于涉及人数太多,秦始皇陵墓也就是公开的秘密了,人人都知道,包括秦朝内部大量的官员和士兵都知道的,总会有人记录一些信息,被司马迁收集到了,写进了史记。
也正是由于秦始皇陵墓是公平的秘密,根本就没有办法百分之百的保密,因此有大量的资料流传下来,而司马迁作为史官,是很严谨的,只有确认是真实的,至少在司马迁看来是真实的,他才会写进史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