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齐、楚、赵、魏、韩、燕,哪个国家统一更有益于中国的发展?
秦、齐、楚、赵、魏、韩、燕,哪个国家统一更有益于中国的发展?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
可以说,这种高度集权,以农为本与专制文化,是战国时期秦国文化的主要特点。由于,秦国曾经使四海臣服,因此,秦文化强势地贯穿了中国的两千年历史。虽然,秦国的兵锋之利曾使其他六国望而却步,但是,其他国家并非没有可能打败秦国。
魏国、楚国和齐国都曾有过夺目的光芒,他们强盛的时候,比起巅峰时期的秦国来仍不逞多让。尤其是齐国,一直以来都是秦国的心腹大患,到了战国后期,齐国的势力仍然非常庞大。
公元前353年和公元前341年,齐国在桂陵大战和马陵大战中大破魏国,将曾经不可一世的魏国打的节节败退。从此以后,魏国只能在夹缝中求取生存,再不敢同齐国争锋。而齐国,更是成为了唯一的东方大国。
齐国力压魏国后仍不满足,他继续向燕国进军,并成功地打败了人才济济的燕国。当时,西边有秦,东,两国风头一时无两。而边有齐齐湣王与秦昭王威望日盛,甚至有着东西帝的称号。其后,齐国趁热打铁,不断扩充边界。看到魏国和燕国都曾败于齐国之手,其他诸国只能割地求和。齐国逐宋侵晋,并占据了楚国的大片土地。
风头正盛的齐国越来越得意,甚至,想吞并周天子然后称王。当时,距离秦国一同天下只有六十五年。齐国的强盛,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秦汉的时候,说起齐国之时,还有不少人称“齐国”为“东秦”。但是,齐国的兴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春秋时期,雄才大略的齐桓公便已经在诸侯中扬名立万。当年,他拔得五霸头筹,曾经威风凛凛地号令天下。
战国后期,齐王虽然仍然拥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但是,也不过是继承了齐桓公的家业罢了。既然齐国实力雄厚,那么,倘若它能一统天下的话看,中国的文化会发生变化吗?
这个问题虽然有些大,但是,可以从这五方面细细道来:
实行制度:战国时期,虽然各个国家的制度有所差别,但是,主要实行的还是中央集权。各个君主都想将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很多国家都实行了郡县制,以此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但是,与其他六国不同,齐国是唯一没有实行郡县制的国家。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都城,只能有一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战国时期的齐国由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部分,又分别由五个都城进行管理。因此,齐国的国君即使荒于政事,也不会使国家陷入瘫痪。都知道,中国延续千年的中央集权,其很大程度来源于郡县制。
也因此,如果执天下牛耳的是齐国,之后的情况就会变得大不相同。
经济模式:秦国当时的经济思想,大体是以农为本。秦国所在的地区土地肥沃,这是农本思想的基础。封建社会生产力落后,农业种植是简单易行的生存手段。在秦国看来,农业发达以后,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军队粮草,以此,来维持巨大的战争耗费。
秦国平定天下以后,这种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国则并不持此看法,由于齐国临海,国内的大片土地都是盐碱地,所以,并不适宜于发展农业。为了能使国家强盛,齐国国君另辟蹊径,在鼓励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商业。
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让齐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用发展商业的方式来促进商品的流通,用消费的方式来促进生产力,这样一来,社会财富就会迅速积累。齐国和秦国的这两种经济模式,是我国古时候的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
所以,倘若齐国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如今的经济模式将大不一样。
学术风气:秦国君主为了能够更好地统治治下的民众,决定钳制民众的思想。在秦国的统治下,民众只能唯唯诺诺,学者也不能发表对国家大事的看法。而齐国学术风气就比较开放的多,他们主张不同的地方按照不同的风气行事。
信仰崇拜:秦国虽然崇拜了很多神灵,但是,还是将天帝看做是最尊贵的。而齐国认为众神平等,神祠也比较分散。
风俗习惯:秦国在农业为主的基础上崇尚节俭,认为超出温饱的行为就是奢侈了。而齐国则要开明的多,他们并不提倡浪费,可是相比于秦国,还是鼓励民众过多姿多彩的生活。
但是,历史不可假设。
回顾当时的情况,还是秦朝统一更有益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在2000多年前于东西方两个大国之间做出交接,并非是一种偶然。正印证了那句古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我们做多少假设,看上去多么合理或者多么惋惜,历史总是在经过最认真严谨的选择后,才把最合理的答案作为即将发生的事情,镌刻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之中。
这里,我们对秦、齐文化加以研究后,倘若能去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话,想必会极大地加强我们自身对时局的洞察力。
参考资料: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西周初年诸侯国民族政策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