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开却胡”一战是如何发生的?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秦开是战国时期燕国将领,早年在东胡做人质,非常受东胡的信任,通晓民情风俗。后于公元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还曾渡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直达满番汗为界,取地两千余里。燕国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修筑燕长城。

image.png

  爆发于两千年前的“秦开却胡”之战,是饱受东胡袭扰的燕国的一次强势反击。对现实的燕国而言,此战拓地千余里,基本消除了燕国的北疆威胁。对后世之人而言,秦开为巩固战果所修筑的千里长城、设置的五大边郡,使汉文化迅速占据、影响了以辽宁为圆点的东北版图,可视作中原文明的华丽北进,其历史影响不容低估。

  东胡之名最早见于《逸周书》卷七《王会篇》,曰:“东胡黄罴”;《山海经》亦载:“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这是一个以黄熊或棕熊为“图腾”的游牧民族,他们活动于“大泽”以东的地域。东是汉语,而“胡”则是指匈奴人,《后汉书》说此族因居匈奴之东而得“东胡”之名,所以称为东胡。东胡是鲜卑和乌桓的先族,是“与匈奴并盛”的强大游牧部族。

  “秦开却胡”一战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东胡已逐渐强大,并与邢、燕、赵等国频频发生接触和交往。这时“东胡”统治中心,一般认为在饶乐水和狼河之间,即在开鲁北部、扎旗西南部和阿鲁科尔沁旗东部的广大草原之上,当时东胡人以游牧为主,不建固定城郭,以车仗、驼、马、围之为城。现开鲁以北、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的山脉中,都存有大量东胡人的岩画,这足以证明早期东胡人的游牧生活。

  燕国与东胡相邻,东胡经常南下骚扰燕国,抢夺财物,来去无踪。公元前315年,东胡人打败燕国,迫使燕国臣服,这说明此时的东胡已南进入塞,控制了燕山以北的整个东北地区,势力非常强大了。

image.png

  直面东胡族的强势压迫,尚且弱小的燕国被迫低头。燕王将一批贵族作为“人质”交予东胡,这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东胡人心腹大患的燕将秦开。也有一种说法称,秦开是在一次边境冲突中,沦为东胡人的俘虏被掠入胡地的。

  秦开“为质于胡”的岁月鲜见文字记载,后人只能做如下猜想:东胡人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果腹,更没有中原精细的衣饰可以遮风御寒,他们有的只是蓝天上一望无际的白云和草地上奔走无常的牛羊。环境的恶劣与文化的落后,使身强体壮、尚未开化的东胡族人习惯以劫掠维系本族的生存、热衷于暴力证明自己的存在。流落东胡的秦开虽万般无奈,却迫于残酷的现实,只能以近于低贱奴隶的人质身份,在塞外胡地的凄风苦雨中忍辱偷生。对寄人篱下的秦开而言,日后的建功立业尚遥不可及,能否苟全性命于乱世,才是他每日处心积虑思考的头等大事。

  在混迹东胡的日子里,能力出众的秦开可能交了一些朋友,东胡人虽野蛮粗暴,但骨子里也敬慕英雄,据说,胡人非常信任他,可能还给他一些差事做。如此一来,秦开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搜集有关东胡领地的山川地貌、民俗风情乃至战术打法等一系列珍贵情报。秦开的“东胡岁月”,成了他一战成名前对敌国底细的一次摸底调查,他是个抱负满怀的有心人,即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未随波逐流泯灭自己的意志,浪费宝贵的光阴。

  一次贩马途中,密谋已久的秦开终于摆脱了东胡人的监视,逃归燕国。在进入边境线时,恰巧燕国的队伍巡防经过,便跟随回国。这时,他幸运地遇上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位“贵人”——雄才大略的燕昭王。

  燕昭王叫姬职,是其父燕王姬哙的庶子,非嫡子,人称“公子职”。在古时候社会,嫡庶之别是继承王位的首要条件,因为是庶子,他被父王送到韩国当人质,按正常状态,燕国的王位是传不到姬职手中的,但一次突如其来的燕国内乱给了他机会。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不知受了什么刺激,竟想效法上古尧舜,王位不传儿子传贤者,他认定的贤者是相邦子之,但这个人却不是贤者,而是个野心家。这次莫名其妙的权位更迭,引发了一场燕国大动乱,太子姬平联合将军市被攻打子之,随后姬平与市被又内讧自相残杀……这场内乱达数月之久,令燕国元气大伤,《史记·燕召公世家》 记载:“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趁燕国内乱,齐国、中山国趁火打劫。齐宣王发兵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被齐人抓住砍成肉酱。杀燕王、破燕国,燕齐两国由此结下梁子,成了不同戴天的世仇。

  眼见燕国被灭在即,不愿齐国坐大的赵武灵王立即派兵将姬职从韩国护送回燕国即位,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招揽人才,意图振兴伤痕累累的燕国。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听从谋士郭隗(wěi)的建议,于易水旁修筑黄金台,广招天下人才,各国才士闻风来投,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燕国一时人才济济。

  在燕昭王的用人名单中,从东胡逃归的秦开也是其中一位。当时,秦开向燕昭王汇报了他在东胡期间所了解到的辽东地区的地理形势,东胡军的战斗力等情况,建议燕昭王出兵收复辽东,他愿挥金戈,冒矢石,率众进击。燕昭王采纳他的意见,授其兵权,委以重任。

  不过,“秦开却胡”却不是在燕昭王当政时发生的,而是在燕昭王的孙子燕武成王掌权时实现的。因为燕昭王当时的关注重点在南不在北,他处心积虑地要打败齐国,在他看来,齐国才是心腹大患,而不时骚扰边境的东胡人不过是癣疥之疾。为避免两线作战的尴尬,他采取了“攘南必先安北”的战略方案,秦开驻守北疆取守势,乐毅在南方秣马厉兵谋攻势。因此,燕昭王虽支持秦开,却为现实计,命他对东胡要以静制动,暂且忍耐。

  乐毅后率五国联军大破齐国,就在胜利在望之际,燕昭王去世,上台的燕惠王中了齐国反间计,对乐毅有所猜忌,任用骑劫代任其职,乐毅逃亡赵国。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骑劫战死,齐国收复全部失地。这时的秦开还驻守在燕国北疆,声名不显。很快,燕武成王即位,秦开终于等到了机会,他受燕王之命,派大军却胡千里,大大拓展了燕国疆土。燕国在齐国蒙受的损失,被秦开从北方连本带利的补偿回来。

  秣马厉兵、准备充分的秦开率军突然出击,进攻麻痹大意的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向密云地区的渔水、鲍丘水流域迅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猝不及防的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的凌厉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

  身负国仇家恨的燕军连战连捷,士气旺盛,一鼓作气追歼残敌。东胡人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只得向北退却逃遁,一直退却到千余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方才稳住阵脚。秦开大获全胜,见战略目的达到,而自身补给线过长,便恰到好处地撤兵收手。紧接着,燕军又将兵锋指向东北的貊国,并迅速将其灭掉。灭貊以后,又乘胜将辽河以东的大片土地收入囊中,“直至满番汗为界”。经此一战,燕国北境疆域大展,号称拓地“千余里”。秦开之功,堪与另一位燕国名将乐毅媲美。

  秦开击败东胡外,为确保胜利成果,开始在攻取之地修长城、筑城池,掀起了燕国北境大工程建设的高潮,《史记·匈奴列传》 记载:“燕北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上谷郡郡治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北沮阳遗址,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上谷郡乃燕国北疆西部第一郡;渔阳郡故城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因其位于渔水之阳,故称之为渔阳;右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刚县平刚城,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的甸子镇黑城村;辽西郡治所在阳乐,今辽宁义县西;辽东郡治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

  千年以来,燕国北疆五郡目击了无数的枭雄浮沉、改朝换代;亲历了数不清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燕太子丹派荆轲入咸阳刺杀秦王嬴政失败后,在秦国大军的追击下,败逃辽东郡襄平城,躲在今太子河边的沙砣子村,后被扛不住秦国压力的父亲燕王喜出卖,惨死于此,身首异处。

  到了汉代,“飞将军”李广先后出任过上谷郡与右北平郡的太守,领兵对抗匈奴。“李广射虎”的故事就发生在右北平郡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附近。宁城县打虎石,位于黑里河中下游,距黑城不到十公里,因李广射石传说而得名,现在附近建有打虎石水库。唐朝诗人卢纶在其传世的《塞下曲》中赞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秦开仿效赵国,统率万千燕国军民所修的长城长达两千多公里,横亘于今河北、内蒙古、辽宁境内。秦开所修的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之一,是我国万里长城的母体之一,其中辽宁境内保存较好的一段在建平县北部,虽经千年风雨侵蚀,倾颓破败,却仍依稀可辨,散发着一股穿越时空的威武傲然!

  燕将秦开击破东胡,使燕国拓地千余里,国土幅员超过韩、赵、魏、齐四国,从此前一个无足轻重的边陲小国,一跃成为足可与秦、楚比肩的战国第三大国!秦开建长城、设郡县,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进步的社会制度扩展到东北地区,将文明延伸到蛮荒之地。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的设置,是东北地区进入中华文明体系的转折点,是东北新历史时期开端的标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