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为什么盯上了巴蜀两地?蜀地对秦国有多重要?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蜀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战国中期,巴国打算攻灭充国,充国自知不敌决定和蜀国联手,但一年后充国还是被灭。此后蜀地就由巴、蜀两国相争,在夹缝中生存的苴国打算寻求秦国的帮助。此时秦昭襄王开始打起了蜀地的注意,不过蜀地多为山区,易守难攻,秦惠文王为什么就盯上这根硬骨头了呢?其实秦国当时想要扩张,拿蜀地下手是最好的选择,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下其中原因,一起了解看看吧。

  公元前316年,巴国和蜀国之间爆发矛盾,但谁也干不过谁,只好都跑来找秦国评评理。秦惠文王对于送上门来的战争理由,自然不可能不心动。他想将蜀地纳入自己的地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image.png

  秦惠文王为何伐蜀

  但是秦惠文王却在这件事上犯了难,一方面他是真的想借着这个机会伐蜀,但伐蜀困难重重,首先秦国到蜀地距离比较远,“道险狭难至”。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原因,当时已经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成为主旋律,各个诸侯国之间只要找到机会就互相攻打,而韩国又来攻打秦国。

  这让秦惠文王很为难,如果先去攻打韩国,到时候再去解决蜀地恐怕会陷入被动局面,但是如果先攻打蜀地,那么韩国很可能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搞偷袭,这不是秦惠文王想看到的结果,所以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拿不定主意的秦惠文王就召开了一个会议,希望底下那一班臣子能给点好的建议。结果司马错和张仪又争论起来了,张仪的意思是先解决韩国,而司马错的意思和张仪正好相反,他是想攻打蜀地。

  我们知道,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动动嘴皮子就能引起列国间的战争,他认为秦国应该先攻打韩国,攻打韩国确实重要。原先晋国就是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如果能够攻下三川,就基本到了洛阳的郊外,那么周王室很可能就害怕的献出九鼎,这正是秦国梦寐以求的,这不正是秦国的王业吗?

image.png

  而反观蜀地,“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即便是攻下来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飞地,于秦国没有什么益处。张仪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就已经有了得天下的野心,现在韩国要攻打秦国,这不正是秦国稳定魏国和楚国,解决韩国进而逼近周王室的最佳机会吗?

  但是张仪只想到了攻打韩国的好处,却没有想过韩国能不能攻下来,要知道,韩国虽然在战国七雄中的实力属于比较弱的,但是这不等于韩国就是好惹的,要不也不会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且唇亡齿寒,秦国一旦攻打韩国,攻下了三川逼近周王室,其他的诸侯国不会坐视不理,他们不会允许秦国就这样东进。

  在这件事情上,司马错看的就比较远,他认为先平蜀地对秦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首先平蜀地是非常容易的,他们本身就是戎狄的地盘,又正好有动乱,秦国出动强兵平蜀地就如同豺狼驱逐狼群,那简直太容易了。

  蜀地对秦国的重要性

  得到蜀地就能扩大秦国的地盘,得到蜀地的财富就可以富民缮兵,不伤己就能让他们屈服,这对秦国来说不正是好事吗?而且攻打蜀地不仅不会被诸侯们讨伐,甚至还能为秦国赢得平定动乱的好名声,这是一箭好几雕的事情,对秦国来说,利远远大于弊。

  但是如果贸然攻打韩国,即便是攻下了三川,逼得周天子考虑献出九鼎,这对秦国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可能激起韩国和周王室的激烈反抗,甚至诸侯国们之间会结盟,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到那时候,秦国就会被置于很危险的境地。

  秦惠文王听司马错这么一说就豁然开朗了,决定就按照司马错的建议先去平蜀地。让司马错、张仪等人领兵攻打蜀地。

image.png

  这一年的十月,蜀地就成为了秦国的地盘,这件事在列国之间并没有引起任何的浪花,毕竟蜀地本来就是戎狄的地盘,而秦国又离得远,所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蜀地对秦国的用处,等到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后来蜀地就成为秦国的大粮仓,为秦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而且,经由蜀地,秦国开辟了攻打楚国的第二次道路。三十多年后的公元前280年,“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司马错领兵从蜀地进攻楚国的黔中郡,逼着楚国让出了汉北和上庸之地。

  平蜀地的这一步走的是真好,而有意思的是,秦惠文王去世之后,其子秦武王继位,驱逐了张仪,但秦武王的野心不小他,他下令“伐宜阳,定三川”,顺利进入洛阳。到了洛阳的秦武王,非要去看九鼎,见到了九鼎,非要和身边的大力士举行举鼎比赛,结果绝膑而死,秦武王到底是太着急了一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