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至唐宋的铁甲,到了明清为什么被替换掉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时候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各种影视剧中,都能看到明清时期盔甲的形象。与唐宋时期传统的甲胄形象相比,明清时期的甲胄似乎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在材质,因为唐宋时期的甲胄以铁甲和皮甲为主,到了明清时期,则是出现了大量的棉甲,传统铁甲的数量已经非常少见了。那么,到了明清时期,棉甲为何取代了传统的铁甲,棉甲的防御能力又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聊聊棉甲的发展和普及。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甲胄的作用。在惨烈厮杀的战场上,甲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护官兵们的安全,意义类似于现在的钢盔和防弹背心。尤其是铁甲,依靠坚固的外壳,通常能够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将自己的铁甲送给了投降的严颜,这让严颜非常激动。但古时候社会的生产力比较低下,并不是所有的官兵们都拥有甲胄。
由于铁矿石的产量不高,铁甲无法普及到各级官兵,只有那些中高级将领和王牌精锐部队才会装备铁甲。至于中低级军官和普通的战士们,只有单一的麻布军服。由于铁甲的造价比较高昂,到秦汉时期又出现了动物皮毛制作的皮甲,皮甲的防护能力不如铁甲,但是比铁甲轻便。虽然铁甲的防护力很好,但非常笨重。根据记载,宋朝精壮将领使用的铁甲,分为1000多块,总重量达到了40多斤。
长时间使用铁甲,人的身体会非常疲惫。此外,对于北方地区的官兵们来说,每逢冬天,穿铁甲基本上等于进入了冰窖,铁甲根本起不到多少保暖作用。宋朝文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诗句描述了边疆将士们的艰辛:“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由于重量、造价和保暖性能原因,铁甲一直没有在军队中全面普及。所在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到了唐朝统治的中后期,纸甲和布绢甲开始出现。其中,纸甲由于造价低廉、比较轻薄,而且防护性不错,得到了各地军队的欢迎。在唐朝的文献中记录:“纸甲用无性柔之纸,加以垂软,叠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
纸甲开始在唐朝军队中逐步普及,到了宋朝统治时期,基本上达到了纸甲与铁甲、皮甲一半对一半的情况。在宋朝的文献中,宋朝福建路泉州知州关于军备问题,曾经上奏说:“所有本寨军器都稍足备,但水军所需者纸甲。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
由此可见,纸甲的数量已经基本与铁甲、皮甲持平。纸甲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后期的保养,纸甲比较容易损坏,普通的士兵无法进行维修,对后勤部门的压力很大。在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开始出现棉甲的出现。元朝军队使用棉甲,只有式为了官兵们保暖,同时起到防护作用。百余年之后,明朝取代了元朝的统治。在明朝统治的前期,铁甲、皮甲和棉甲几乎同时使用。对于江南、西南、岭南等地的驻军来说,对铁甲非常头疼。
根据明朝《武备志》的记载:“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性有辑甲,用辑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需厚一寸用绵密辑,可长至膝。”从记录来看,铁甲在南方地区,出现了生锈和溃烂的情况。鉴于倭寇使用的藤甲,明朝军队开始使用纸甲或者棉甲。
棉甲并非简单一层棉花,首先需要七八斤棉花为原料,经过反复捶打,使之成为薄薄的一层。然后中间加入不同厚度的铁片,再用铆钉固定,从而形成了棉甲。棉甲的防御能力很不错,根据明朝文献的记载:“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鬒不烂,鸟铳不能大伤。”从记录来看,棉甲能够同时兼顾保暖和防护的双重作用。
当然,由于重量的原因,棉甲的防护力不如铁甲。为什么棉甲会取代铁甲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科技的发展。在元明交替的阶段,火器出现了巨大的发展。火炮、火铳等装备开始出现,欧洲各国的骑士们曾经全套甲胄,防护力很好。但是在火器面前,坚固的城堡和坚硬的甲胄都变得不堪一击。既然无法起到防护作用,不如尽可能降低官兵们的负重。在西方各国中,开始出现于近代相似的制服,主要是用于取代传统的甲胄。
截止明朝统治的后期,明朝军队已经形成了以棉甲为主、铁甲和皮甲为辅的装备模式。17世纪前期,清朝在东北地区崛起,清朝军队起初没有标准样式的甲胄,在作战的过程中,清朝从朝鲜王国和明朝手里缴获了大量的甲胄,对于棉甲,清朝高层非常认可。在实际使用中,清朝军队发现将棉甲在水中浸泡以后,防护作用更好。因此,棉甲开始在清朝军队的大规模普及。
虽然棉甲的防御能力不错,但面对火器,清朝军队的伤亡仍然很大。清朝入关以后,棉甲逐步成为了清朝主力军队的标准甲胄,出现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装饰。从铁甲到棉甲,其实是科技变化引发的观念变化。棉甲的造价低于铁甲,但并不算便宜。因此,并非都有的清朝官兵都拥有棉甲。大量的绿营军没有棉甲,仅仅拥有长褂和马甲。尤其是南方地区的驻军,基本上用不到棉甲。
棉甲并不单单装备军队,即使是那些清朝皇室成员,也会使用棉甲。清朝康熙皇帝拥有一套黄色云龙纹暗花缎面绵盔甲,康熙皇帝曾经穿着这套棉甲亲征准噶尔部。这套棉甲设计非常威严,浑身采用了鎏金钉,又非常奢华。其实,雍正皇帝也拥有一套类似的棉甲,被称为月白缎绣金龙棉甲。与父亲的棉甲相比,雍正皇帝的棉甲更加奢华,棉甲上出现了火珠、云纹、金龙、海水江崖等刺绣图案。棉甲上所有的纽扣都不是铜,而是金的。
当然,乾隆皇帝的棉甲更加奢华,而且有七八套。乾隆皇帝曾经不止一次检阅京营八旗的官兵,每次检阅军队,乾隆皇帝都会穿上不同样式的棉甲。进入清朝统治的末期,随着火器的进一步发展,在现代枪炮面前,棉甲丧失了最基本的防护作用。因此,清朝训练新军的时候,新军官兵采用了普鲁士样式的军服,传统的棉甲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目前,我们只有在博物馆和影视剧中,才能看到明清时期的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