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最初只一个北方蛮夷小国 秦国最后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对春秋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国当初只是一个蛮夷小国,秦国是怎么从诸侯国当中脱颖而出的?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嬴政这个名字让后人很难遗忘。在混乱的战国时期,继承秦国王位的嬴政,凭借着雄才大略扫平国内乱党,逐步吞并六个诸侯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王朝。
其实秦国最初只是一个北方的蛮夷小国,但为何会在嬴政的带领下在众多诸侯国里脱颖而出呢?探究历史可以看出,这和秦国变法的成功、其他诸侯国的互相猜忌等有着很大关系。
一.商鞅变法成功
首先,秦国能够强大到可以一统六国,与商鞅变法的成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战国初期,秦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其实都被贵族所垄断,秦国国君权力有限,综合国力自然不高。相比于中原六国,地处北方的秦国是较为落后的,经常被其他诸侯国抢夺土地。秦国主君也意识到应该提升国力,于是极力支持商鞅进行变法。在商鞅变法中,将秦国法律变得更加严苛。设立“军功制度”,废除掉贵族世袭制,爵位是通过军功获得的。无论出身怎样,只要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就会得到封赏。贡献越大,封赏越高。
战国初期,秦国实力是比较弱的,商鞅变法中涉及各个方面,使得秦国综合国力得到提升。设立军功制度,鼓励将领建功立业,大大提升了秦国大军的战斗力。当时的诸侯们,都称秦国大军是虎狼之师。综合国力的强大,让秦国能够在诸侯争霸中脱颖而出。所以说,秦国能够实现六国的一统,主要在于商鞅成功变法,提升了秦国综合实力。
二.其他诸侯国互相猜忌
其次,秦国可以吞并六国,其实和其他诸侯国相互的猜忌有着很大关系。在公元前318年,魏国想要攻打秦国,于是将赵、燕、韩、楚召集一起围攻秦国。但燕国、楚国暂时没有受到秦国多大的威胁,在这次进攻秦国的行动中表现的很消极,以至于秦国真正的对方只是赵、韩、魏的三国联军。而在三国联军进攻到函谷关外时,就被秦军给击退了。在公元前318年,三国联军彻底被击溃。公元前287年,齐、燕、韩、赵、魏五国联合对抗秦国。五国联军一路所向披靡,打到了荥阳。但五国的目的却不同,都有各自的算盘,于是互相观望,都不想先进攻。为了瓦解五国联盟,秦国先将原本占领魏国的土地归还给魏国,将赵国的人质也还给了赵国,联军就这样撤走了。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秦国之前的其他诸侯国联盟时相互猜忌,使得联盟难以长久,自然也难以阻挡秦国兼并的脚步。虽然其他六国有过多次结盟,但各自的目的不同,也都不愿得罪秦国以免遭到报复,甚至对联盟的实力不自信,只想着独善其身,最终被秦国一一击破。所以说,秦国可以一统六国,与六国之间的相互猜忌有着很大关系。
三.诸侯间缺乏王室约束
另外,秦国成为一统天下的诸侯国,与不受周天子的约束有着很大关系。战国初期,其实算是周朝末年,当时的诸侯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而在天子周赧王离世之后,周朝算是彻底灭亡,只剩下两位公卿,也就是分成了东周和西周。但东、西周其实是以天子公卿名义建立的政权,并非以天子为中心。从周赧王到秦始皇称帝这期间,其实没有“官方”的最高统治者。
在中国古时候,诸侯们行事需受宗教礼法约束,即使名望再大也不能僭越周天子做事,就像“五霸之首”齐桓公,依然倡导诸侯们对周王室尊敬。而在周赧王离世之后,天下并没有名义上的统治者,导致诸侯们做事更肆无忌惮。秦国国君一统天下称帝,也并不算僭越。所以说,秦国能一统六国建立王朝,与缺乏“官方”条件约束有很大关系。
综上所述,秦国能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实现一统,是受着多种因素影响。首先,在商鞅变法的影响下,秦国的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足以傲视群雄。其次,其他诸侯国之间的不信任、相互猜忌,让秦国得以一一击破。另外,周王室的衰落使得天下失去统治者,也是秦国一统创造了基础条件。
无论在战国时期,还是在当今社会,弱肉强食的戏码一直在上演。想要不被社会淘汰,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强。可以没有兼并其他人的野心,但必须有不被兼并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