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有让百姓分家的习俗吗 商鞅变法为什么让百姓分家过日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商鞅变法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据《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从这一句话中可见,在商鞅心中,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是他此番变法最为重要的政绩之一。
商君变法,严禁父子同室
公元前356年,商鞅入秦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亦是此番变法是使秦国成为了六国中最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之一。
商鞅在各个方面皆有所变革。政治上,他改革秦国户籍、启用军功爵位制度、变革土地制度、统一度量衡以及开化民风民俗以及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在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和奖励耕战;在军事上则是主张兼并战争,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
《商君列传》中对商鞅两次变法中对于分家的措施都有详细记载:
第一次始于公元前356年,立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商君强制推行了个体小家庭的制度。
第二次则始于迁都咸阳之后,他对此前制度进行了补充及规范:“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势要强力革除戎狄的旧俗。
从这两次立法规定,皆可见商君对于分家态度之强硬,那么他为何要强制分家?这还要从秦国的建国史说起。
强制分家是为何
秦国的公族本是殷商的贵族,然在商周之交时,秦国公族站错了队,因而在西周之时成为了养马的奴隶了,居所也被强行迁到了与戎狄相交的西部。
身为秦先祖的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被周天子封了一个附庸国。 治都于於秦邑,号秦嬴,这便是秦国的开始。
公元前的821年,因秦庄公击败了西戎,被周天子封为了西陲大夫,并再次赐以天水之地。
公元前771年,西戎刺杀周幽王,秦襄公率兵救天子有功,从而得到了周平王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又派兵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赐封了岐山以西之地。 从此,秦国便正式成为了周朝的诸侯国。
岐山以西地区虽成为了秦国的封地,但当时这一带实际上还是为犬戎所掌控。秦襄公决意驱逐戎人,因此秦国与西戎的百年战争开始了。
两国的战争是最后是以秦国的胜利告终的,在此过程中,秦国人不断将一些戎人部落逼到别的地方。但对于那些归顺的戎人,还是要接受的。
至于当时这些戎人与秦人的人口比例如何,已然无从知晓,但能够肯定的是,时秦人的风俗习惯被当地风俗感染,形成了新的习俗。
受戎狄影响的明显习俗之一就是父子兄弟同室而居。父子无别,但是一个家庭有很多人,父子兄弟皆同室而居,这意味着秦国的文明开化程度低。
这便是商君势要变革的重要原因。
究其根本,意在富国强兵
但其实商鞅实行这种别籍异财制度,最根本的意图还是在于富国强兵。
商鞅是为秦孝公的求贤令而来,在他三次面见秦孝公之时,分别列出了“帝道”、“王道”以及“霸道”三种方案,然而秦孝公明显只对“霸道”感兴趣,他想要尽快实现秦国的强盛,因而才有了后来的商鞅变法。
两个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在短时间之内富国强兵,因此变法的所有内容其实都是为了富国强兵而展开的。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都是“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大家长便是这个大家庭的父亲,而儿子们即便是娶妻生子了也不能独立,没有自己独立的土地和财产。
因而这样建立起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观念极为深重。但这样子,当时的服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个家庭只需要一人服役,赋税亦是如此。
因此将大家庭变为一个个的小家庭,户数能够增加,服役人口自然也就增加,这对于富国强兵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因此商鞅才会禁止父子兄弟同宅而居,最主要便是为秦国增加赋税和服役的人口。
小结
尽管商君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的根本意图是为了增加服役人口和税收,是服务于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此做法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百姓开化,提高了秦之文明。
参考资料:《史记.商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