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为什么对魏国发起阴晋之战?阴晋之战的结局又如何?
阴晋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阴晋之战的结局如何?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阴晋之战简介
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以少胜多击败秦军的著名战争。然而,阴晋之战却没有被《史记》及诸多史料所记载,仅在《吴子》一书中所出现,故真实性有争论。
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时常发生战争。前409年至前408年,魏文侯以吴起为大将,率兵攻打秦国,夺取了临晋、元里、洛阴、郃阳等五城,长躯直入至郑。
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今陕西蒲城县东南)加以防守。魏国占有全部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经由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西河郡守。
魏国占有河西地区后,成为秦国东进的心腹大患,此后秦国多次进攻该地区,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施行此法三年后,秦国于前389年再次调集五十万大军大举进攻西河郡,数万魏军立即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胄要求作战。吴起请魏武侯派他率领五万名没有立过功的士兵反击秦军。武侯同意并加派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人。
作战前一日,吴起命令三军:“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翌日,秦魏两军于阴晋大战,因魏军士气高昂、将士用命,终于以五万魏军打败五十万秦军,成功保住河西。
阴晋之战背景
魏文侯时期魏国强盛,发动攻秦战争。周威烈王七年(公元前419年)魏文侯渡过黄河在河西筑少梁城,秦击之。
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公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伐秦城临晋、元里,秦国堑洛,城重泉。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文侯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郃阳二城。秦国为了夺回河西失地,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秦简公伐魏至阳孤。
周安王九年(公元前393年)魏文侯败秦于注。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秦惠公与魏国战于武城,秦国矢志不渝企图夺回河西故地,魏国军队则严防死守力图遏制秦军复仇。
阴晋之战经过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见河西难下,下令举全国之力调集超过50万秦人参军,大举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秦军在阴晋城外布下营垒。形势危急。魏国在河西驻守着一支精锐军队。
西河郡守吴起治西河练魏武卒,他请国君魏武侯举行庆功宴会,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得用贵重餐具。
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
此法施行了三年。秦军一进攻河西,魏军立即有数万士兵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胄,要求作战。面对这次秦军大规模进攻,吴起请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作为步兵,由自己亲自率领反击秦军。武侯同意,并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
在秦军发动大举进攻前夕,吴起获得情报判断出秦军声势浩大表象下虚弱的军力,于是决心率军一战击溃秦军。吴起向三军发布命令说:诸吏士都应当跟我一起去同敌作战,无论车兵、骑兵和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吴子·励士》)。然后,吴起率领魏军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
魏军人虽少却全是装备精良的魏武卒,秦国兵虽多则多是简单武装的秦国农民,在这场装备士气训练绝对差距的战争中,秦军面对强大的魏军无力抵抗。被魏武卒反复冲杀多次击穿军阵,使50万秦军大败而逃,取得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
阴晋之战结果
此战,虽然秦军人多势众却严重缺乏武装,秦军主力的数千乘战车无法挽救几十万秦人士卒被击溃的危局,在吴起率领的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魏武卒面前,人数众多却毫无战斗力的秦军被一举击溃,成为中国古时候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后魏国不但保卫河西之地,同时也因此引发“诸侯卑秦”,使秦国上下深以为耻。五年后,秦国发动兵变废秦出子迎立秦灵公太子嬴师隰为秦献公,秦国由此展开对魏国的一系列抗击战争,直至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终于夺取少梁城,俘虏公叔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