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如何崛起的?为什么那么快就灭亡了?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曾忆当年穆公,由余,百里奚等人创下春秋霸秦,大秦之威震慑于各国诸侯之间。奈何自穆公去后秦四世昏君,被以魏国为首的各国不断打压,更是被强占了河西之地,国土分裂,一时间秦民为奴,天下卑秦。如此残局,本以为秦将就此退出乱世之争时,秦人却励精图治,变法强国,收回失地,一统天下,吞并九州。
秦孝公继位后,励精图治。他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广招能士,商鞅入秦,变法改革,推崇以法立国。增加连坐法律,轻罪用重刑,废除世袭制,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奖赏的二十等爵制度,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等,定都咸阳。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魏人张仪,鬼谷之徒,倾世之才。他巧舌妙言提出连横之策,秦惠文王惜才将他留在了秦国,当时秦有大良造公孙衍,相国张仪。无奈一山难容二虎,公孙与张仪政见不和,公孙离秦入魏。但这并未妨碍秦国征战天下的步伐,张仪一张巧嘴,游说于各国,以横破纵,使天下合纵抗秦的局面扭转成了连横亲秦,此可谓是以一人之力覆手翻云于诸侯之间。
秦在惠文王的治理下国力更盛从前,张仪荐惠文王于龙门相王。公元前352年,秦惠文王在龙门举行相王大典。各国都心知肚明,秦这是要准备东出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更是人才济济,白起、范睢皆是大秦功臣,秦除政治廉明,外交方针正确之外,还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其中消灭东周更是给六国造成了深刻的心理威慑,灭周不仅表明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决心,更是显示了秦已经具备击败山东各国的雄厚实力。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国大统并非一朝一夕,自孝公继位 商鞅变法到始皇灭六国,秦经历了百年岁月。秦始皇一直强调法律治国,秦朝建立后第一件事便是严厉奉行依法治国。在文学上,统一了天下文字,保证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在军事上,修建长城抵御外来民族入侵;在政治上,施行中央集权制度,防止朝廷权力分散,六国之乱再次发生;在交通上,下令各地修建道路驿站,保证道路的运输,加强国内的交通发展,促进各地经济发展。
秦始皇的皇子中当属扶苏最具贤才,宽和待人,秦国上下无不称赞,他崇尚儒家仁政,但秦的法治传统已经根深蒂固,故而在政见上扶苏于始皇常常不和,焚书坑儒之事扶苏极力阻止劝谏始皇,始皇一怒将扶苏发配边疆。扶苏为始皇长子,第一继承人,其名于诗经,有佳木之意,可见始皇对这孩子也是极为喜欢的。但扶苏太过心善,可为君者光仁厚是不行的,该有杀伐决断之风,发配至边疆也是为了锻炼其意志,且古往今来军权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始皇让扶苏去边疆并安排在了蒙恬手下,将来也有军权依靠。
然始皇没意料到自己在南巡途中会得重病撒手人寰,更未意料到手握重兵的扶苏竟会因一份假旨意自刎边疆,都不反抗一番。始皇沙丘驾崩后本有遗诏让扶苏回咸阳奔丧并继承皇位,但赵高表面忠心耿耿,实则野心勃勃。他想要立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始皇小儿子胡亥为皇帝以便自己“垂帘听政”,但他知道这必须要经过丞相李斯同意才可万无一失。
于是对李斯威逼利诱使尽各种手段,而李斯也抛不开荣华富贵的矛盾心理,扶苏主张仁政,他一旦继位,自己这法家丞相许是官位不保,于是同意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这一改便改了秦国命数千秋霸业。二人不放心,还秘密传了假诏去边疆言是始皇下令赐死扶苏蒙恬,此一举风险颇大,扶苏蒙恬手握重兵且深得人心,若是发兵而来必然咸阳危矣,不过一旦成功便是荣华富贵位及人臣。
他们赌的不过是扶苏的仁慈和孝义,不出所料,得了诏命,扶苏不顾蒙恬阻拦自刎而死。胡亥继位后赵高密谋铲除李斯,如此一来大秦便尽与他手,为了搞清朝中支持他的官员更是来了一处指鹿为马,残杀忠良。残暴的统治使大秦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沸起,在这暴政中起义不断,朝廷内外损耗严重,秦国不久矣。
子婴上位后虽立即下旨杀了赵高,但也无济于事了,当时的大秦已风雨飘摇,纵子婴有无双之才也难挽大局。赳赳老秦,便如此消亡,呜呼哀哉,现今只能在那史书中寻秦片面,每每品读秦史,常常哀叹,可惜扶苏大才,可惜秦百年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