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能成功灭掉六国,郑国在这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享国十五年。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在变法后实力迅速增长,野心勃勃地想要一统天下。早在秦襄公时期宰相范雎就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即交好比较远的国家,攻下临近的国家,不断合并土地发展,最终达到不可阻挡的统一趋势,当时临国韩国比较弱小,秦国计划灭掉韩国来作为大一统的第一步棋。
一、三地之中,韩国施以疲秦之计
战国时期虽然是七雄争霸,但其中韩国的势力相对来说最为弱小。韩国处于秦、魏、楚三地之间,位置非常尴尬,韩国是秦国东出函谷关的第一要地,秦国巴不得早点灭掉韩国,占为己有。对于西边强秦的野心昭然,虎视眈眈,韩国知道很有可能会被秦先灭掉,韩国自危,从而想到了一条疲秦的计谋。
韩国派遣了一名间谍名叫郑国出使秦国,郑国是水利专家,在韩国管理水利事务,但他此行的目的却是为秦国修建水利工事。秦国都城咸阳位于地势平坦的关中南部地区,众所周知,关中是个地理位置相对闭塞的地区,北边是黄土高原,东边是黄河,南边是秦岭,西边是陇山。黄河,洛河,泾水,渭河流经,大量的泥沙堆积,渐渐形成了关中平原,也还算富庶。但自秦昭襄王时期后变法图强,秦国就东出争霸,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现在却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发展生产力。而郑国游说秦王就是开发关中的北部地区,引水修渠,灌溉盐碱地来变为良田,秦王政被说服,欣然应允。
这就是韩国的疲秦之计,之所以韩国派遣郑国去游说建造水利,是因为修筑水渠并非一日之计,关中也不是弹丸之地,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是无法想象的,并且修渠至少需要十几年,长此以往的消耗秦国实力,以后就没有精力来灭韩国了。这一“阳谋”确实让秦国后来的十余年无力灭韩,可没想到的是,这疲秦之计最后变成了强秦之计,到头来只是延缓了十几年灭国罢了。
二、当疲秦之计变强秦之功
秦王政不是傻子,察觉到了这位来自韩国的水利家可能图谋不轨,在其质问下郑国坦然承认了自己间谍的身份,却也据理力争,如果水渠修建成对秦国来说会有巨大的好处,为东出歼灭六国打下更好的基础,秦王政于是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据说韩王还安排郑国在修渠的时候动手脚,以待日后引起秦国水患,进一步打乱秦国谋天下的计划,当郑国被揭穿后,他也不愿因水患祸害了秦国百姓,而认真地为秦修渠。最后郑国渠竣工,这个疲秦之计送秦国一个天大的惊喜。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郑国渠花费时间精力如此多,得到的好处自然也难以想象,它工程宏伟,规模浩大,建成几年后当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到关中田地,淤田压碱,使沼泽盐碱之地变为肥美良田,粮食的产量大大增加,使关中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原本是疲秦之计,却没想到成就了关中地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位。不仅如此,郑国渠还为后世引泾灌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三、韩灭,秦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韩国的疲秦之计不可谓不妙,战略上赤裸裸的阳谋消耗秦国的国力,借此拖住了秦国一统的步伐,可却也止步于此。韩国疲秦换来的十年,没有抓住机会来壮大自己,灭亡成了必然,而其他五国也同样没有抓住机会对“疲秦”施以打压,让其安心修建水利,休养生息,到头来只有秦国在悄悄变得更强大。
郑国渠的建成灌溉而来的肥沃土地,给秦国带来的国力提升不是一星半点,大量的粮食供给足以支撑秦国军队征战六国。所谓“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既有实力又有野心,秦国统一天下乃大势所趋。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内史腾率领秦军进攻韩国,以绝对的兵力压制,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不仅俘获了韩王安,还占领韩国全境,自此韩国灭国,秦国也迈出了统一中国的第一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韩国的“疲秦之计”最后成为了秦灭六国的助力,让今人唏嘘不已。秦大一统的趋势无人可挡,或许郑国渠的修建在冥冥之中就已经注定。郑国说:“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
,为秦却建万世之功”郑国渠功在当代,立在千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启,是我国古时候水利工程的文明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