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进攻赵国都连吃败仗 秦国为什么还能消灭赵国
对秦国和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国历史上的秦朝素有“霸秦”之称,这说明秦朝军事力量在当时的中国已经名列前茅了。同时,也足以说明秦朝的开国君主秦始皇的谋略和胆识,足可横扫天下。增广上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当时的秦始皇就深深地领悟了这一点。他灵活地运用《孙子兵法》,制定了一套一统天下的政治和军事策略
当时的秦始皇赢政为了实现自己的霸业,首先在国内进行整顿。兵法上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国与家是一样的道理。想攻击外面的力量,首先得将内部矛盾铲平。公元前238年,秦始皇铲除了权臣吕不韦和长信候集团。大权独揽。然后起用了李斯、尉缭等一批谋臣,开始商量制定统一六国的大计。
他采纳了李斯等人的建议,决定破六国“合纵”,进行各个击破。首先,秦始皇不惜重金贿赂各国豪臣,利用他们的贪欲来出卖自己的国家。其次他采取先啃“软柿子”的战略方针,先打那些弱小的国家。同时在其它各国群雄中立威。第三.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使自己在攻打其中一国时,其邻国不会出兵相助。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计,具体来说,概括为9个字:笼燕齐,稳楚魏,灭韩赵。因为当时韩国最弱,而地理位置却号称“天下枢纽”。赵国虽强却离秦国太近,他必须先干掉他,免得在秦国攻打他国时,它来乘虚突袭。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魏国不是离秦国比赵国更近吗?为什么不先打魏?这就是秦始皇的破“合纵”之术。
诸位看一下历史上秦国与其它六国的分布图就知道了。魏国夹在韩国与赵国之间,并且韩魏相距很近,如果秦国首先拿韩魏开刀的话,就很容易使这两国联合起来。那么秦国等于拿一国之力去抗衡2个国家的联合力量。而反过来,如果秦国先打韩赵,稳住楚魏,则韩赵因相距太远,且中间夹着一个“中立”的魏国,不能互相支援,只得各自为战。
所以,韩赵两国都不会有他国来支援他们,这对于秦国来说就容易多了。于是,公元前236年,秦国先用“离间计”使燕赵开战,并乘赵国空虚派王翦为主将,兵分2路进攻赵国,夺下赵邺等10余座城池。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进攻赵国,并攻下平阳,歼敌10余万。斩杀赵将扈辄。接着挥师北上,最后被赵国名将李牧打败,失望而归。
公元前232年,秦国再度进攻赵国,但却被赵国名将李牧再度击退。这说明当时的赵国并不比“霸”秦差多少。但是,后来赵王却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趁赵国闹饥荒再度进攻赵国。并事先离间赵王与大将李牧的君臣关系,使赵王临阵换将,并在第二年大破赵军,俘获赵王迁。其子逃往代国称王。
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灭代国俘获赵公子嘉。赵亡。纵观秦赵战事,赵国最后不是输在军事力量上,而是输在赵王听信谗言,中了秦国离间之计的谋略上。这样的悲剧难道是天意吗?所以,用兵之道不仅要有谋略和胆识,更要求双方的军事首脑有气度和魄力。故兵法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赵国的灭亡,使秦国撕开了六国“合纵”的口子,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公元前231年,秦国趁韩国南阳假守腾投降,命其于公元前230年,率秦军偷渡黄河,突然向韩国发起进攻。一举攻破韩都新郑。俘虏了韩国国王,并将韩国设为颖川郡。归入了秦国的版图。韩国的灭亡使秦国拥有了一个“天下之枢”的战略要地。
赵韩的灭亡,使秦国一下拥有了“战国七雄”的一少半国土,并使魏国深陷“三面包围”的战略态势之中。魏国一下子处于秦军的“虎视眈眈”之下,等到魏王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时已经晚了。所以,秦灭六国可以说是《孙子兵法》在实战中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