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只维持15年就灭亡的原因,真的只是因为苛政吗?

  大家好,说起秦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秦朝是封建社会可以从分封制进入郡县制的重要王朝,秦朝的武力之盛可以从灭六国而一统看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是这个王朝仅仅经历了短短的15年就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呢?仅仅是因为苛政吗?答案肯定不是的,秦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

  第一、信义丢失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直处于连年征战当中,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成功变成强国,铁血政策虽然让国家强盛了,但是也和其余六国人民结下了血海深仇,世代难忘,就拿长平之战来讲,秦国一战消灭了赵国二十余万人,作战当中死亡无可厚非,但是随后的坑杀剩余二十万人,这让赵国臣民怎能忘记。

image.png

  周赧王十六年,当时秦昭襄王约楚怀王武关会面,秦国却将楚怀王押解至秦,直至客死他乡,这种行为怎么不让楚国的子民感到愤恨,秦始皇还没登基称帝之前,在攻伐齐国时诱骗齐王降秦,降秦后却不兑现可得五百里封地的承诺,而是将齐王迁到共县的野外树林,把一国之君活活饿死。

  如果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上述事情只是一些黑点而已,饭后闲谈的东西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国子民会慢慢忘记国仇家恨,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秦朝的统治,毕竟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些人物和事件都离自己太远,为什么要为了他们牺牲大好的生活?

  但是秦朝不仅不讲信义,而且还过度驱使百姓,这就导致了六国子民的反感,这些也就成为了加深他们对秦朝愤恨的理由,“暴秦无道”是当时天下人对秦朝最深的印象。

  第二、政策未能及时作出调整

  秦国之所以强盛,得于商鞅变法后以耕战奖赏百姓,百姓通过耕田以维持生活和国家所需,通过参战以军功获取富贵。这种制度之下,百姓对战争就有了积极性,也保证了秦国上下一心,因而造就了一支令世人闻之丧胆的虎狼之师,对于秦始皇一统天下有着莫大的帮助。

  天下统一之后,没有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建设国内成了最为迫切的事情,耕战奖赏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在统一前,还可以通过掠夺其他诸侯国的财富满足庞大的奖赏需求,六国统一后,对外战争减少,无法掠夺他国财富,就只能用有限的财富满足奖赏所需的庞大开支,这就等于肉越分越少了,所以在秦末的大起义中,秦朝没有重启军功制,用战功来奖励人的作用也就丧失了。

image.png

  而且,秦朝还大兴徭役,做徭役只有付出,并没有回报。久而久之,参与田耕的人越来越少,百姓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奖励的渠道越来越少,耕种用于奖励百姓的作用也在逐步丧失,秦国赖以强大的耕战制度,在秦一统六国后迅速地失去效用,秦军的战斗力也因此急速下滑,没有奖励的苦役也让百姓越发不满。

  虽然,攻击匈奴、修长城、修驰道这些都是利民之举,而且是百年大业,但对于一个刚刚结束战乱的社会而言,绝不能操之过急,任何政策都要考虑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百姓的承受能力,逐步完成,至于修阿房宫那更是浪费民力。

  第三、律法过于严格

  一统天下之后,当时的丞相李斯曾建议秦始皇:“有人敢谈论诗经、尚书的,一经发现便在公开场合处死,以古非今的人夷三族,官吏知道罪行而不举报,以相同的罪处罚”。

  秦始皇不但同意了,而且还全国实行,这种律法对于原先的六国子民来讲,一下子难以承受,民众稍不注意就会违法,而且秦朝实行的是连坐制,往往一人犯法,牵连之人甚多,秦朝的刑罚又以死刑、砍手、跺脚、削鼻子的肉刑为主,稍一违法就会有性命之忧。

image.png

  秦二世胡亥在继位之后,并没有像后来的二世皇帝一样,宽厚仁慈的做派,不去改变这种残酷的刑法,而是在秦始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了秦律的严刑峻法,刚被纳入秦朝统治范围的六国百姓,因为难以马上适应秦律,不少人因此丢了性命,在大街上很容易就能看到身体不全的残疾人。

  灭六国时和秦朝前期,靠着武力和刚刚灭掉六国的余威,也许还能让天下忌惮,可是,靠武力和刑罚来维持的统治又能维持多久?如果只立威不立恩,民众只是受迫于一时,武力随时都有衰竭的时候,因为武力和刑罚最终都需要得到平民百姓的支持,没有大量的人力,如何打仗?如何保持武力?

  总而言之,秦国在统一之后,秦朝并没有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做出改变,没有制度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国策去安抚其余六国子民,去收拢天下百姓的民心,而且一味的继续沿用以前的制度,最终造成了“暴秦”的局面,在加上秦始皇驾崩,为了皇位,二世之间的倾轧,白白的进行内耗过甚,所有的因素加起来,就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