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为什么只传承了三代就亡国了?共有七大因素

  秦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在秦朝统一后,秦始皇更是向北讨伐匈奴,向南压制百越,在国内修建长城,立下了赫赫功业。但是,这样一个高度统一的王朝,有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为什么只传承了三代就亡国了呢?当反秦势力风起云涌的时候,曾经扫灭六国的虎狼之师,他们又在哪里呢?

  其实,关于秦朝为何只传三代的原因,学术界早有定论。

  总而言之,共有这七大因素:

  一、秦朝的法律存在致命缺陷。

  秦朝的法律在设立之初就很僵化,后来的人亦步亦趋,只愿沿袭而不愿改变,致使法律中根本没有变通一说。举个例子:陈胜吴广之所以下决心造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即使不造反也要死。当时,他们因为暴雨误了朝廷所规定的期限,按照秦始皇颁布的法律只能被斩首。

  因此,熟知秦朝法律的陈胜和吴广不愿坐以待毙,才萌生了起义的想法。假设,秦朝的法律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因为暴雨等突发事件给人一条活路,那么,就不会酿成民众群起而攻之的恶果。要知道,老百姓的要求其实是很低的,只要不把人逼到绝路上,很少人会选择造反。

  但可惜的是,缺乏变通,过于死板,是秦朝法律的致命缺陷。

image.png

  二、对边境的防卫工作考虑不周。

  在统一六国之前,秦国的国土面积很有限,守卫边境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灭了六国之后,其它国家的边境就成了自己的边境。在疆域扩大之后,边境护卫人员的选择,就不能随意指派了。但是,秦始皇却显然没有重视这一点。

  这期间,他经常随意选择军士去戍守边关,在古时候的交通条件下,保卫边关的人很可能一辈子都回不了家。这样一来,边境的军士生活无望,只有把前程寄托到改朝换代上。

  三、秦朝的官员过于残暴。

  四海臣服之后,秦始皇以为自己可以传承千代万代。于是,颁布了很多严苛的法令,想要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官员们看到秦始皇喜欢严格地管束百姓,自己也对百姓愈发残暴了起来。一旦老百姓犯了错,他们就非打即骂,并冠冕堂皇地说这是遵循皇命。

  这样一来,秦始皇就把政府官员摆在了百姓的对立面上。后来,起义军声势渐大的时候,有不少秦朝官员都想临阵倒戈。但是,起义军对这些官员却很不信任,脾气不好的人,甚至,想要将他们枭首示众以泄愤。可见,官员的残暴,使得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四、朝廷受到了地方势力的蒙骗。

  在起义军不断扩张的时候,地方势力对起义军进行了多次打击。虽然,开始的时候成效很大,可是,随着六国贵族们的加入,地方势力渐渐处于下风。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势力仍然在朝廷面前吹嘘自己,说起义军不堪一击,成不了什么气候。因此,秦朝政府一直都对起义军不屑一顾,也没有及时派出正规军前去镇压。等到大局糜烂的时候,秦廷才如梦初醒。就这样,当年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错失了良机。

  五、劳役太重,民众无法承担。

  秦国为了巩固边防,找来了大批民众修筑长城,并美其名曰服劳役。当时,很多人离家千里来修长城,可是,修着修着却死在了边关,连尸骨都无法回到家乡。即使侥幸生还,身体上也落下了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百姓们对秦朝离心离德,对秦朝贵族更是充满了愤恨。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有一人起事造反,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响应。

image.png

  六、对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对待加剧了民族矛盾的产生。

  秦朝政府在选择劳役人员的时候,将重活累活都分配给了关中一带的百姓。因此,关中百姓都认为秦朝政府对自己不公,纷纷起来反抗。秦朝末年的起义,最开始就是从关中东部开始的。

  可见,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却没有对治下的民众一视同仁。就这样,民族矛盾愈演愈烈了。

  七、胡亥的暴政,比起秦始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秦始皇虽然不知道体恤民众,但是,他善于发展军事力量,懂得如何去管理部下。可秦朝的第二任皇帝胡亥就不同了,在秦始皇驾崩后,他自认为没有人可以管他了,便肆意地残害兄弟姐妹,大搞独裁统治。据史学家统计,胡亥即位后,总共杀死了三十三个兄弟姐妹。

  在这样一个君主的统治下,民众焉有不反之理?

  最终,在公元前207年,秦朝覆灭了。

image.png

  读完秦朝的这段短暂的历史,我们的脑海中,不禁出现了很多的假设:假设,秦朝的法律能切近民生;假设,秦朝能轻徭薄赋官员们能爱护百姓;假设,秦始皇能早立太子,丞相李斯能有所担当;假,设胡亥非常有智慧,能担当大任......那么,秦朝将不会有农民起义,不会这么早亡国。

  然而,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定局,发生的事情怎么可能改变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