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史官为什么没有记载下来
对秦朝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暴政是假象,秦朝灭亡另有原因,只是史官不敢写,也不想写。
在后来史书中,大家都将秦朝灭亡归咎于暴政引发的农民起义,实际上并非如此,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始皇这一脉绝嗣了,理由如下:
一、农民起义的危害性有限
陈胜吴发动的大泽乡起义,活动范围大致在现如今的安徽与河南的部分地区,和汉朝的黄巾起义、唐代的安史之乱以及黄巢起义比起来,不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都要小很多,最关键是这次农民起义实际上已经被成功镇压了。
首先是陈胜吴广阵营的内部瓦解,之后是起义军的实权派项梁战死,面对章邯的正规军,当时的起义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要不是巨鹿之战时秦二世死了,导致章邯无心恋战,项羽的破釜沉舟就是个笑话,有一说一,项羽破釜沉舟的真实目的就是不想让这些起义军活着回去,因为带头冲锋的是英布,项羽在后方观战时刻准备撤退呢……
后世史书其实是用巨鹿之战中掩盖了秦朝灭亡的真实原因,虽然项羽的胜利和秦二世之死发生在同一时期,二者对秦帝国的影响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这就好比高太尉带兵讨伐水泊i梁山时,恰好宋徽宗在皇宫里死掉了,就算高太尉打上了聚义厅也无心恋战,会鸣金收兵赶紧回京。
如果再假设宋徽宗死之前把赵匡胤和赵光义哥俩的所有子嗣都杀了,自己又没有孩子,宋代会跟秦朝一样,铁定就要亡国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会明白单纯地将秦朝灭亡归因于暴政引发的农民起义是片面的,是避重就轻,是欲盖弥彰。
二、古时候王朝的致命弱点
任何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秦帝国便是如此。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杀掉了,甚至连兄弟姐妹的孩子都没有放过,算上用秦始皇的名义刺死的扶苏,建立秦帝国的始皇帝这一脉就剩下秦二世一个人了。
这也不能单纯地认为秦二世冷血和残忍,因为客观来讲,秦二世从小就在秦始皇的巨大光环下长大,瞬间将整个帝国的重担交给他,成为秦帝国的掌舵人,心里难免没底,说白了就是有点心慌,而让自己安心最有效的方法便是防患于未然,那么该怎么做呢?
于是秦二世翻开了秦帝国珍藏的前朝史书……
约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的亲大哥微子启不满弟弟继承皇位,于是在宗室重臣比干和箕子支持下策划叛乱,事败,比干身死,箕子流放,亲大哥闭门思过,然后微子启里通外国,勾结周武王趁虚而入,商朝灭亡。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废太子子和申后,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废太子在外公申侯的撺掇下勾结犬戎,趁虚而入火烧镐京,幽王杀死在骊山下。
……
对于当时的秦二世而言,王朝的致命弱点就是能够继承皇位的人选太多,隐患自然就多,索性杀了一了百了,这的确适合一个帝王的所应该具有的沙发果断。但他却忽略了一点,王朝的致命弱点除了能够继承皇位的人选太多,还有一个就是能够继承皇位的人选太少,甚至干脆没了,秦二世将用他短暂的一生证明这个风险的可怕。
实话实说,后世两千多年的史官对秦朝灭亡的真实原因一清二楚,不然就不会出现后世朝代选太子时要看这个皇子有没有子嗣。
当然这么说或许不明显,我们来看另外一位历史人物,在秦朝灭亡的真实原因这点上他可以说是最权威也最有资格做总结的,因为他不仅重度参与了秦朝灭亡的真个过程,更是在晚年遇到了与秦始皇相似的局面,虽然他没有直接用文字书写,却在晚年用行动赋予了解答,他就是刘邦。
三、刘邦为什么放弃废太子呢?
有一个很有名的段子说不论什么年纪男人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尤其是老男人,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因为年老男人心有力而力不足,比起美娇娘,他其实更疼爱的是小儿子,刘邦便是如此。
晚年的刘邦一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想立小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后来却放弃了,有人将其归功于张良的老年人陪伴计策,但这明显就是忽悠人的,要了解刘邦可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物,不但意志坚定而且心智过人(不服这点的后面文章会讲)。
刘邦之所以改变了决定,最大的可能是他想明白了某些事情,比如以他对吕后的了解,了解自己这位结正妻子的权力欲不是一般的高,自己活着尚能压的住她,但自己死后可就没人能压住她了,就算自己将皇位传给了刘如意,吕后大概率会联合一部分人搞政变,而朝廷里的权臣基本都是沛县老人,能不卖吕后面子么?
最差劲也是两不相帮,那么年纪尚小的刘如意和瘦腰无脑的戚夫人怎么斗得过吕后,到头来还是刘盈当皇帝,吕后临朝称制。
正是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刘邦索性就放弃废太子了,正所谓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猖狂,后来的吕后被已经死了的刘邦安排的明明白白,大规模的排除异己,党同伐异,扶持吕氏外戚的同时又残害了包括刘如意在内的皇子,天怒人怨下吕氏外戚在吕后死后就迅速走向了灭亡。
晚年的刘邦曾与大臣一起制定了一个盟约,也就是《史记 吕太后本纪》中记载的白马盟曰: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与此同时,刘邦又将自己的孩子分封到了各地当诸侯王,表面上看是为了防备吕后,但跟深层的原因是刘邦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总结进而做出的防范。刘邦深知自己死后权力分散,政治斗争的结局大概率也会跟秦朝末年相似,为了避免自己建立的汉朝走秦朝的老路,他便提前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也就是将儿子们提前分封到全国各地。
这样即使吕后想杀掉刘邦的儿子,也很难一次性杀干净,只要有几个幸存的,等到尘埃落定后,汉朝还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果不其然,汉朝初年跟秦朝末年的政治走势很相似,吕后的儿子汉惠帝以及汉惠帝的孩子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这个过程中,吕后也将包括刘如意在内的刘邦几个孩子都杀掉了,假设如果刘邦没有将他的这些孩子分封到全国各地,而是都留在了身边,那吕后来个一个一锅端真的是太轻松了。
从刘邦晚年的种种行为和死前的布局来看,他很可能是从秦朝灭亡真实的原因中总结出了经验,刘邦的这一招后手也的确在朱吕之乱被平定后,再次拯救了汉朝,被分封到代国的刘恒就没有死,成为后来的汉文帝。
总结一下
秦朝亡于绝嗣,因为秦二世杀光了除自己以外秦始皇的所有血脉,同时他自己又尚无子嗣,他的死亡便彻底终结了秦帝国。这么明显而又很合理的原因,后世的史学家明明都了解,却为何归咎于莫须有的暴政以及影响不大的农民起义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后世两千多年的王朝都是家天下,把秦朝灭亡的真实原因赤裸裸地写在史书中,那不相当于告诉后来的起义者和叛乱者,想要灭亡一个帝国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斩首行动,如果哪个史官敢怎么写,他的脑袋估计就要搬家了。
此外,由于后世儒教大兴,曾经杀过一些造谣舆论蛊惑百姓的儒生的秦朝王,自然成了重点打击对象,而即使有一少部分人提出不同意见,也会被文人唾骂是在为暴政洗白,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又有这个闲情逸致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