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下一道圣旨,英王看后为什么大笑?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非常深远的帝王之一,他继承先辈康熙帝、雍正帝的基业,促成了“康熙盛世”,他身上有很多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而他对待西方的态度则是众人争论的焦点,据说乾隆曾经写下一道圣旨,漂洋过海送到英王手中,英王看后忍不住大笑。

  什么圣旨呢?这与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有关。清朝年间,海外贸易曾经日趋频繁,引发了皇帝的担忧,为了保障清朝的长远安定,历代清帝都会有意识地控制通商口岸、控制外商贸易行为。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乾隆,施行《防范外夷条规》,从此“公行”问世。

  “公行”就是官方允许的商人组建而成的海贸垄断组织,朝廷对外商来清作出了一系列严格规定,如外商来广州做买卖时,必须经由公行;外商落脚广州时,也只能居住在“夷馆”内;外商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买个茶叶、赏个花、看场戏,公行的负责行商都会了如指掌。

  总的来说,当时清廷对海外贸易的管束较为严格,至于原因则考虑了多方面。“洋商”在清朝的生意门路没有打开的像他们理想中的一样好,为此,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洋商们既觉得不可思议,又希望改变局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派出的使者来到了清朝。

  当时乾隆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面对英王使者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的到来,他虽感到疲惫,仍然打起精神接见。当然乾隆心知肚明,英王使者的目的并非“祝寿”,他们带了众多宝物觐见,其中包括战舰模型、望远镜、怀表、火药武器等等,算得上有诚意,有礼节。

  但令乾隆帝感到生气的是,英王使者不愿意向清帝行“三跪九叩大礼”,认为那有损大英帝国的颜面,双方为此很是协商了一番,最后各退一步,英使欢迎宴上他们可以行英式礼,而乾隆帝的万寿节上必须行中式礼。只是一个礼仪问题,却可以看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而英使马戛尔尼祝寿完毕后,也向乾隆帝传达了来自英王乔治三世的意思,提出了种种通商要求,包括要求英国商船可到清朝东面沿海一带收泊、清朝国都也应设立商行、将广东境内的部分地区划分给英国人居住,英商可以从广东航至澳门做生意,不收取商税或者少收取等。

  乾隆帝不肯同意以上要求,写书批驳,他的书信自然就是圣旨,圣旨中提到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等句,意思大概就是,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出产丰富,并不缺少什么,你们的货物我们也不需要,如果你们喜欢天朝特产,朕可以赐予一些。

  而你们所在的地方与天朝相距甚远,不必时时朝贡,只要心向着大清朝即可。至于英使所提出来的要求,恕朕不能奉陪。英王乔治三世看到这封圣旨后,忍不住哈哈笑起来,据说连假牙都笑掉了。至于乾隆这道圣旨究竟是妄自尊大,还是反抗无礼要求,只有后人能评说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