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多次亲审贪腐案?追回的钱都去了哪里?

  乾隆不仅是个比较贤明的帝王,还是一个很好的法官,每次遇到重案大案,他都亲自办理。

  王亶望是清朝中期政治人物,是个出名的贪官。他是江苏巡抚王师之子。初为举人,捐资得知县。看看,第一个官就是花钱买来的,这以后的路能好到哪去?花钱买官的最终结果就是贪污更多的钱把买官的钱捞回来。

image.png

  乾隆皇帝在查办王亶望贪污案的整个过程中,曾经三次降旨对进贡作出某种限制。皇帝就是皇帝,做事从来都是面子上好看。今天来看看乾隆怎么一步步把稀世珍宝冠冕堂皇的纳入自己的口袋里的。

  王亶望历官甘肃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浙江巡抚。王亶望向上爬的秘诀就是用钱开路,行贿送礼,巴结上司。他被调任甘肃后,搞起了“捐监冒赈”的勾当。所谓“捐监”,就是为解决粮食歉收问题,官府允许一些人通过捐粮换取监生资格。

image.png

  王亶望把粮食折成银两,进行“监生”资格拍卖。他向朝廷谎报旱情,编造说把“监粮”用来赈灾了,私分救灾银。实际上,他把捐纳的银两全部私分,从总督到州县官员人人有份。从此,甘肃省有一多半大小官员,参与了“捐监冒赈”的贪污侵吞活动。

  当然王亶望分得最多。下面官员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拼命给王亶望送银子、送礼物,盖房子。这一切,乾隆都被蒙在鼓里,还升王亶望为浙江巡抚。为得皇上欢心,王亶望是花了心思的。送给皇帝的东西自然不能马虎。

  比如说,他准备送给皇帝一柄价值4000两白银的玉如意,经过一番衡量觉得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孝敬之心,于是又在玉如意上镶嵌大大小小珍珠为饰。四分重的珠子大约值四五千两白银,重五分者则需六七千两,如搞一颗像龙眼果那样重3钱的珠子,至少要掏白银2万两。像王亶望出手如此阔绰,在各省督抚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直到有人反映地方官员在浙江海塘工程中弄虚作假,中饱私囊,才引起乾隆的怀疑。不久,乾隆又从来自甘肃的奏报中得知当地并无旱灾。乾隆马上派官员去浙江对王亶望进行严审,王亶望只好招认。

  据王亶望等供认:自监粮改捐银,他令兰州知府蒋全迪示意诸州县谎报旱灾,由所辖道府结算申报。此案共查清自巡抚以下及州县官员一百多人共贪污赃银一千多万两之特大贪污案。案结,祸及官吏六十余人,其中王亶望论斩,勒尔谨自裁,王廷赞论绞,冒赈至二万银两以上者二十二人遭诛;余皆免死发配。此案震撼大清朝野。

  王亶望贪污案,被革职拿问的甘肃原任、现任的大小官员有一百多名,统统被抄家。在籍没的家产中,金珠玉玩之类最贵重的一份,照例要送进皇帝的私人金库——内务府广储司。这次全国性的抄家活动持续了两年之久,甘肃省所有的贪官数年所积珍宝,可以说悉数归入乾隆皇帝的私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