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陵墓中的金丝楠木是怎么来的 所谓盗取朱棣陵墓是不是真的
你真的了解乾隆的金丝楠木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据传闻,乾隆皇帝陵墓中所用的棺木是木中极品——金丝楠木所制,而这些金丝楠木竟然出自明朝的帝王陵墓之中。人们印象中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真的会做出这样挖坟盗墓的不上台面的事情吗?尽管这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真相确实如此,乾隆皇帝的棺木确实出自明陵,不过不是人们传说的朱棣的长陵,而是嘉靖皇帝的永陵。
首先说,乾隆皇帝的棺木确实是金丝楠木制的,以金丝楠木做棺材也确实是有讲究的。那具体有何说道呢?所谓金丝楠木,顾名思义就是有"金丝"的楠木,当然了,这个"金丝"不是真的金子材质的,而是指将此木劈开之后显现出来的金黄色的纹理,类似于金丝,虽说楠木易得,但是这种内有"金丝"的楠木却是比较稀有的。而且此木自带一种沁人心脾的木材清香,触感丝滑,还有冬暖夏凉的功效,据说用来装盛食物,保鲜效果极好。
金丝楠木品质极佳,是当之无愧的木中极品,也被称作是"皇帝木"。之所以叫它"皇帝木",一方面是与上文所讲的自带"金丝"的高贵气质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与它珍稀难得有关。这种金丝楠木有多稀有呢?据统计,我国境内所生长的楠木共有94种,但是只有4、5种能够得上"金丝楠木"的称号。并且金丝楠木生长较为缓慢,要想得到一棵足料的金丝楠木得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由此也看出,金丝楠木之珍贵。
因此,将金丝楠木比作"皇帝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要说到金丝楠木与皇帝的最大关系,恐怕还得是皇帝驾崩入陵之后的事了。为何这么说呢?这是因为金丝楠木较为难得,哪怕是皇家也不会轻易使用成才的金丝楠木做木制品,通常只有制作皇帝棺椁和为皇帝修陵墓时才会用到大量的成材金丝楠木。当然这也是有讲究的,除去金丝楠木纹理呈金丝状,比较符合皇帝九五之尊的身份之外,皇帝棺木讲究用金丝楠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可以防腐。没错,这种神奇的木材还有非常好的防止腐烂的作用,是尸体防腐的上上之选,很多帝王陵寝都可见金丝楠木的身影。因此,金丝楠木就是当之无愧的"皇帝木"了。
关于乾隆裕陵金丝楠木的来源,这其中确实有些故事。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大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帝,不仅有老爹雍正留下来的家底,自己也还算争气,一生功绩不少,但是有一点,乾隆皇帝是一个比较奢侈的皇帝。单就凭他在位时大清国库里的银子数量来看,他远不如自己的老爹知道过日子。想当年,雍正刚刚继位时国库里只有八百万两银子,然而经过雍正13年的励精图治,到了乾隆接手时就有了六千万的家底了,只可惜,乾隆太大手大脚,虽说是顶着个盛世的名号,实际上国库早就虚了,到了乾隆晚年国库的存银就已经捉襟见肘了,为了维持朝廷的开支和乾隆的享乐生活,甚至都要采取卖官鬻爵的方式来划拉银子了,就这样等到乾隆儿子嘉庆皇帝接手时,国库仍然只是个空壳而已。
说到这,大家应该就能想象到,乾隆皇帝生活应该是远比雍正要奢侈,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乾隆不仅追求在世时的享乐,对于自己身死之后的安排也比较讲究,其中,想用金丝楠木做棺木就是他的心愿之一,但这一愿望的实现着实是让当时的乾隆费了些劲。
本来皇帝想将自己的棺木材料指定为金丝楠木,也并不是什么闻所未闻的逆天大事,以往历代帝王中也有不少这样干的,但是问题难就难在到哪去弄那么多符合要求的成才金丝楠木呢?毕竟金丝楠木是上等木材的事儿并不是到了清代才广为人知的,早在大清立国之前,各地的金丝楠木就因深受人们喜欢而被砍伐殆尽了,到了乾隆一朝想寻得足够数量的金丝楠木确实成了难题。
可是乾隆皇帝不想就此放弃,后来有大臣向他奏报称,云南深山中生长有金丝楠木,可为皇室作修陵之用。乾隆得知后喜出望外,立马召集大臣商议此事,然而这却遭到了众大臣的反对。原因也很简单,没钱。有大臣为乾隆皇帝算了一笔账,若将云南深山中的金丝楠木砍下来,再千里迢迢地运到直隶京师,将耗财巨万,于当时的朝廷财政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开销。另外,当时正值大清与缅甸交战的节骨眼上,需要军费不说,战士们正往云南前线卖命,你皇帝还为自己修陵讲究点,专门跑到云南去砍树,这实在有些不合适啊。当然,大臣们倒也没有好意思直接把话堵死,只是以"国库空虚,待有钱再办也不迟"之类的说辞来推脱。乾隆自然也清楚,大臣们所言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便只好将此事暂且搁置。
然而,乾隆帝还不死心,他左思右想,过了几年还真就想到一个好主意。没有新木材没关系啊,不是还有现成的嘛,听说大明皇帝们的陵墓个个都修得讲究,金丝楠木也没少用,给我匀点不正合适吗,况且还离得近,连运木材的运费都省了。然而,乾隆皇帝也没好意思直接说,他找了个机会,借着祭奠明成祖朱棣的陵墓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跟几位亲近的大臣暗示了一番,结果没想到立刻遭到了几位汉臣的坚决反对。大臣们心想,这不就是挖坟掘墓吗!大明是早就亡了一百多年了,可也不能这么干吧?先不说您这是欺负人,就这传出去也不好听啊,堂堂的大清皇帝、一国之君、十全老人,去干这偷鸡摸狗的勾当,脸不要了吗?当然,大臣们是没敢说的这么直白,可是坚决反对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甚至有大臣还摆出《大清律例》,明确告诉乾隆,大清朝禁止盗墓,如有犯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这样一来,乾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然而,此事虽然有反对的,可也有深谙皇帝心思,上赶着"投其所好"的。奉旨修护明陵的曹文植和金简将此事看在眼里,两人一合计,这事儿说到底不就是怕明目张胆地扒明陵的金丝楠木落人口实吗,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给他来个"偷梁换柱"不就可以掩人耳目了吗?于是,两人联合上了一道折子,称修明陵这事不好办啊,工程量大不说,就单单是原来皇陵所用的金丝楠木都不好搞,建议将明陵的建构改小,特别是规制有些逾矩、规模相对更大的永陵,这样还能省些材料。乾隆一看,心领神会,其他大臣们也都无话可说,于是欣然批准。于是金、曹二人借着将明陵拆大改小的契机,把拆省下来的金丝楠木都留给了乾隆裕陵的建造上。因此,乾隆的棺木材料还真的是出自明陵,只不过不是朱棣长陵,而是嘉靖的永陵。
就这样,靠着"明修嘉靖永陵,实图金丝楠木"的做法,乾隆裕陵所需的金丝楠木就到手了。然而,乾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为图死后尸身不腐、福德绵延而千方百计得来的金丝楠木棺材,并没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图|清东陵图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一百多年之后,不仅乾隆早已不再人世,连他曾经主宰的大清帝国也已经成了过去式。当时正值军阀混战的乱世,各地军阀割据一方,对当地资源任意攫取。其中,占据乾隆裕陵所在地区的军阀是正是之后恶名远播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孙殿英本是一个出身贫寒、土匪习性的粗人,后因机缘巧合进入行伍,成了一方军阀。而生性鲁莽贪财的孙殿英称霸一方后,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开始打起了清东陵的主意。
1928年,孙殿英率领手下的部队来到位于遵化的清东陵,并对该地实施了严密封锁,之后孙殿英带领一众士兵来到乾隆裕陵和慈禧陵进行盗掘。由于陵墓地宫入口非常坚固,孙殿英一行人竟直接用火药将其炸开,进入了陵墓将里面的无数随葬品劫掠一空。就连乾隆的金丝楠木棺椁也未能幸免,被盗墓士兵们强行打开,之后又将里面的宝物全部掠走。据说,孙殿英盗东陵用了七天,走后,曾经的清陵守坟人到裕陵查看,地宫一片狼藉、破败不堪,里面的几具尸骨碎落一地,情况实惨。
图|乾隆地宫图
乾隆皇帝生前想尽办法地获取金丝楠木,甚至不惜做出偷盗明皇陵的丑事,不曾想自己死后百年还遭此劫难,不仅陵墓被毁,其中的随葬品都被抢劫一空,甚至连尸骨都被拉出来砸的七零八落,这也算是报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