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上位后,为什么会给多尔衮平反呢?
清朝初期,福临在多尔衮的帮助下登上王位,可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就把他给掘坟鞭尸了,然而在一百多年以后,乾隆帝会为多尔衮进行平反,这又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于是顺治七年,公元1650的年12月,清朝最具影响力的摄政王多尔衮因狩猎坠马受伤,一个月后在河北滦平县附近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顺治帝下诏给其最高身后哀荣的几个月后,多尔衮的身后命运急转直下,在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取消一切封典,挖墓掘尸,至此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多尔衮彻底被全面否定。
13岁的顺治帝表现强势,清算手段非常严酷。当时的意大利传教士生动记载了这一事情经过:“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多尔衮华丽的陵墓,把他的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顺治帝对多尔衮的清算更多源于个人情感上对他的的憎恶。在成长的环境下,这个不大的孩子,目睹了种种多尔衮在他面前是如何耀武扬威的张扬。多尔衮在顺治七年时,就利用自己的权力追封他的生母为太皇太后,俨然是皇帝追封自己母亲一般,多年后,顺治对诸王大臣回忆这段往事曾愤恨地说:“那时的墨尔根王摄政,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报告。”不光如此,多尔衮利用权力诛杀构陷豪格致死又强占他的妻子,与顺治生母孝庄不清不白,这些都在豪格胞弟顺治心底埋下了巨大的仇恨种子。在逐渐掌握权力后,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既是重大事件也是人之常情的自然之事。
时光到了一百二十八年后,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亲自参与大清历来备受争议的重大案件档案的审阅工作。不仅对当年明朝将领投靠清朝进行重新定义评估编纂了《贰臣传》后,又着手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翻案”。这些案件涉及整个清朝位置最高的数位亲王。其中尤其以平凡多尔衮为最为重大一案。在当时乾隆给出为多尔衮平反主要两点原因:
一是认为多尔衮不存在谋反:“夫睿王果有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随后又进一步说:“摄政幼年,
威福不无专擅,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就是说谋反肯定不存在,但是专擅肯定有,飞扬跋扈的膨胀情绪让诸王大臣没有安全感,但这些并不至于如此对待功劳巨大的多尔衮。
第二个原因认为多尔衮为清朝的贡献太大了,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就是认定多尔衮在开国这件事上,功劳第一,贡献最大。
第三个原因是乾隆同情多尔衮的遭遇,在长长的上谕中解释原因:“睦亲彰善,王政宜先;继绝昭屈,圣经所重。”以非常同情的语气说:“乃令王之身后,久抱不白之冤于泉壤,心甚悯焉。”最后乾隆以其超高情商给多尔衮案件定调。就是多尔衮案件当时的冤屈与顺治无关,是一群小人构陷所致:“当时我世祖(顺治),尚在冲龄,未尝亲政”,并信誓旦旦地说:“假如当时多尔衮真的敢于挑战世祖权威,对其进行惩罚,朕也不敢给他翻案”。最后明确指出“王之政绩,载在《实录》者,皆有大功而无叛逆之迹。”
此后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并将其配享太庙,至此,大清王朝最具传奇的案件最终在一百余年后被彻底翻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乾隆担心,避免日后再度惹起非议,在上谕中说:“为后世征信计,将从前关于此事之上谕,均不得载入国史。”于是将有关多尔衮的主要档案记载进行销毁,直接造成了后世研究多尔衮案件的扑朔迷离。不光如此,在持续翻动雍正时代案件后,尤其是康熙第八子、第九子、案后,,乾隆有必要对“三年无改”这一信条做出必要的舆论解释:“我皇考(雍正)晚年屡次和我谈论过去的这些案件,每次提到都非常遗憾,就是有意将这些事情留给我做。”
其实这些都是表面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乾隆统治中后期,政治全面稳定,经济进一步繁荣,一心追求“十全盛世”的乾隆要对所有存在争议的事情进行全面重估计,对进一步稳定内部宗室团结,调节历史矛盾,全面收获美名的一个主要举措,一举多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乾隆在这一年翻案最多,力度最大且成本极低的主要原因。